Skype: smszmk@hotmail.com
售中:(1)提供伪基站设备相关图片以及技术资料。
(2)连接设备并告知客户设备连接方法以及配置参数。
(3)按时按量完成伪基站安装调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持和客户沟通。
售后:(1)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伪基站调试,并负责培训客户如何操作4G伪基站以及维护技能。
(2)长期低价提供优质伪基站产品配件。
(3)伪基站设备保修期3年,因设备质量造成设备损坏,我们免费负责维修,如果是因为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我们会在收到消息48小时内,远程或到场维修并给出处理意见。
无名路无名桥边界地带谁该管怎么管,最大公约数怎么达成
消解边界地带治理链条“卡顿”
因为一座无名小桥的通行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浦东新区中汾泾河岸两侧怡泰家苑、东丽苑的居民,几乎快把“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打爆了。
说起这件事,社区干部有些无奈:“尽管在各方协调下,居民通行问题最终解决了,但这两个相邻小区分属两个街道,如果再遇矛盾,恐怕纷争仍不可避免。”
大城治理,常常是从块状区域到点状区域,逐步走向精细化的。不过,行政区划的边界地带,以及情况复杂或常年权属不明晰的道路、地标等,因不易协调,经常“卡”在治理链条之间。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城市治理体系的运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体现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有的治理颗粒度。
条块协同求得更优解
让老百姓大量投诉并最终促使区领导“包案”解决的中汾泾“无名桥”问题,其实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这座桥是20世纪60年代遗留下来的一座水泥桥,因当地历经动迁改造,桥的权属早已无法查清。
不过,因为它恰好架在怡泰家苑、东丽苑两个小区的中间,怡泰家苑的居民要想去社区卫生中心、菜场,走这座桥路程最短。尽管这座老桥已经出现了一些钢筋裸露的情况,但日常利用率仍非常高。
矛盾出现在去年下半年,东丽苑因街区改造工程,把通过这座桥后的步道划入了小区。也就是说,怡泰家苑小区的人过了桥,得走一段东丽苑内的路,才能到达主街。
改变让两头都感到不便。东丽苑居民说这座桥是危桥,应拆除。这可急坏了对面怡泰家苑的居民,桥一旦拆除,他们去社区卫生中心、菜场,就得绕行一大圈。双方吵过、闹过,最终投诉至相关部门。
拆桥当然容易,问题是怎么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问题。在浦东新区政府、周家渡街道办事处支持下,浦东新区建交委牵头,浦东设计院绘图,水电煤和地铁等单位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地下管线的勘测,一座全新的无障碍通道在“无名桥”附近10米处的位置竣工,确保居民今后安全通过。
城市治理过程中,大量问题很难单靠一个部门来解决。条块联动的效率越高、行动力越强,问题的解决也往往更高效。
上海市长青学校门口,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在仅4米宽的无名道路上混行。学校周边还有商铺,常有卡车出入,交通安全是家长和学校的“心病”。如今通过“社、警、家、校”四方联动,情况大大改善。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俊介绍,对长青学校门口环境及路况细致分析后,街道划出一部分临停区域,同时安装升降式道闸,将需要进出的车辆登记车牌,录入管理系统,规范管理停车问题;联合派出所到校实地调研,在上学放学时段对无名路段进行分时段交通管制。学校也实施了早上“提前开校门”,晚上“分批出校门”。社区适时增派人手,确保有序分批接送,为校园周边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在场的人”成治理者
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如果要靠各个政府主管部门、各级基层单位“包打天下”,确实很难做到。如果在街巷的管理过程中,把“在场的人”用起来,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长青学校门口的商铺,原本也是影响交通环境的一环。嘉兴路街道成立了由执法部门、管理方、商铺组成的道路自治委员会,搭建意见共享、责任共担、协同共治的平台,制定《商户自治管理公约》《沿街商铺垃圾分类责任书》。
“我们15家商铺选出3户代表担任委员会成员。”沿街水产店老板老周说,“以前图省事,把进货用的泡沫箱都堆在门口。道路自治委员会为我们提供便利,我们也相互监督,共同守好门前的‘一亩三分地’。”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治理工作同样离不开那些“在场的人”。这个街道辖区内没有大型商业体,全靠散布在小马路上的小店铺支撑起居民的“柴米油盐”。阳曲路只有短短600米,却有53个小店铺。不过,这条小路整洁有序,并没有因为市场主体复杂而失管。
原来,这两年临汾路街道创新了精细化治理街区方式。2.21平方公里辖区面积被划分为4个街区,在每个街区组织小商户成立了一支自治力量。
俞迎春是一家餐饮店的店主,也是岭南路的民间“管理员”。300多米路,他每天至少来回走三次。“遇到乱停车、乱摆放或街面有垃圾等现象,我就随手拍下来,让街道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其他店主发现街面情况,也第一时间通知我。我们就是街面上发现问题的‘眼睛’。”
要让街区商铺心甘情愿成为共治者的一员,需要创新方式方法。今年春节期间,号称浦东“小南京路”的昌里东路就通过疏堵结合,成功赚了周边商户“一波好感”。
拥有700多家沿街商铺的昌里东路,日常服务附近6万多居民。商铺经营者普遍反映,不外摆就影响生意,而且店铺狭小,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实在摆不开。但老百姓也反映,一旦商家不规范外摆,整条街就会出现潮汐式拥堵。相关街道和城管部门并没有“一刀切”,而是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制定了限时外摆的方案,允许小商铺在划定区域内外摆,生意好做了,货品也更丰富,最终得益的是消费者。
调查研究找解题方案
城市治理问题频发的复杂区域,有些是行政管理划分导致的,有些是因为地处背街小巷,还有不少则是由于其所处的区位、所承担的功能特殊,让某种现象逐步积累,最终成了治理问题。
此前,轨交9号线九亭站就碰上过第三种情况。不过,松江区九里亭街道通过对周边区域调研,充分利用灰色空间增设停车场,“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得到改善。
九里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彪介绍,9号线九亭站4号口属九里亭街道辖区,工作日进出站客流量日均近10万人次。地铁口空间有限,此前因缺乏管理,共享单车摆放杂乱。
为解决“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九里亭街道通过对周边地块调查研究,尝试将公交枢纽背后的空间改造成一条共享单车停放带。“这里杂草丛生,有高压变电站,又挨着河道,是典型的‘边角料’空间,作为共享单车停放带十分合适。”陈彪说,为做成这件事情,九里亭街道与电力、公交、绿化市容、水务等部门和单位反复沟通协调,论证可行性。
除了用好城市“边角料”空间,九里亭街道还在研究“林下停车”的可行性。在不影响林业地类认定、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设置林下停车区域,破解停车难的问题。
“边界问题”需更强机制
轨交9号线九亭站4号口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其他出口呢?原来,九亭站不同出入口分别由九里亭街道和九亭镇管理。前者找到了方案,后者由于地铁口附近停车空间有限,且没能与共享单车企业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仍存在治理挑战。
当然,这种由于行政管理主体不同带来的一条路、一个站点的管理“各管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就拿中汾泾“无名桥”来说,这座桥的两端分属两个不同的街道,一旦出现争议,就需要进行利益协商。然而对于基层治理单位来说,遇到“边界问题”,谁该进、谁该退,或许应有更高层级的行政力量提供平台,找到双方的最大公约数。
其实,早年间上海有个别区已经在尝试通过让“社会建设办公室”牵头,将共享单车管理、僵尸车停放等城市管理中的责任边界模糊问题进行梳理,并形成相应的处置规范供基层参考。
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难度。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牵头单位本身的协调权威性有限,考核方式和手段也无法发挥出对各个部门的牵引作用,具体事务还是要依靠个别领导进行指挥。这就使得机制难以持续发挥作用,最终还是要一事一议。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一网统管”城市运行体系建设,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精细度,强化各部门的协同性。不过,不少基层干部也反映,“一网统管”在涉及责任模糊的边界问题时,还是会出现难以厘清和判定各部门工作职责的情况。此外,条块部门联动过程中,“块”上的街镇、居村往往被动地接受大量事务性工作“派单”,基层责任无限、权力有限,有时力不从心。
目前,各地在推进机构改革过程中,都在进一步强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未来,上海能否通过建立更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为各类城市复杂问题、责任模糊边界问题找到答案,将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能否迈上新台阶。(记者 杜晨薇 李成东 唐烨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