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进园区企业 10名南通干部到上海普陀一线挂职

[field:title/]
用于2-3-4-5G网络的伪基站设备,我司拥有22年专业定制生产全球短信基站的生产厂家,可按需定制,满足各行各业的活动营销需求,目前已合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阿联酋、巴西、非洲等30余国家,一次购买,即可享短信终身免费服务。本产品不出售中国大陆地区!!!

10名南通干部到普陀区挂职,在两地间搭建高效畅通协同网络

扎进园区企业,协作触达一线

■这些挂职干部所带来的毛细血管级协同网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也为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径

“苏超火了,着实带火了南通文旅市场!”从江苏南通来上海普陀挂职的周辰城说,“作为南通来上海挂职的干部,我肯定要做点什么。”

周辰城是南通市通州区投资服务中心三处副主任,目前在桃浦智创城挂职。今年7月,他和另外9名来自南通市各级单位的干部,深度融入普陀区各级政府部门、区属企业开展沉浸式挂职锻炼。

两个月来,这支10人的团队正在做出自己的探索。他们既担当江苏南通需求的“前哨站”,又充当上海资源的“联络员”,在两地间搭建更高效畅通的协同网络:从战略谋划到项目落地,再到企业资源精准对接,努力成长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的“六边形战士”。

找到了“组织”

这支挂职团队的“元老”,是南通市通州区科技局副局长张晓伟。近两年,他作为南通市科技创新的“孵化”大使长年驻扎在上海,但这两个月,他的工作迎来突破性进展。

这两个月来,他的办公桌紧挨着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以下简称“沿沪宁办”)负责人陆海的办公桌。“到这来仿佛找到了在上海的组织。”张晓伟介绍,陆海不仅会规模化推项目,还会精准对接普陀的相关园区资源,手把手带教产业转化。

一次,南通几位挂职干部在和陆海走访普陀区“创新里”科创孵化器,了解到上海智康加机器人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后,成功帮助企业对接南通医保局及相关产业园区。另一位沿沪宁办挂职干部、南通市科技局规划与协调处副处长缪志军介绍:“我们发现,智康加是一家专注智慧康复的创新企业,尤其是上肢康复的游戏化居家训练模式,和南通的一项长护险服务有很高的应用匹配度。”

在精准了解供需双方资源后,不到一个月,智康加已成功对接了南通长护险服务方,下一步双方将围绕智慧养老方案展开应用场景拓展和业务合作。

“企业获得关键订单,解决了‘市场渴’,南通市也在智慧养老上实现产业升级。”缪志军感慨,以前两地资源比较分散,现在在平台的基础上,干部挂职深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毛细血管”,助力供需更快“牵手”,企业找到市场,城市也获得产业支撑,这就是双向赋能。

高效“打直球”

南通市挂职干部们发现,相比以往仅停留在政策层面的区域对接,这次挂职以普陀为圆心,区域协作的延伸真正触达了科研一线、产业一线。缪志军说,南通来的同事们分别扎进普陀的街道、园区,甚至是直接接触到了普陀区从事新赛道科技创新的相关企业。“这相当于让我们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间‘打直球’——第一时间捕捉需求、传递信息、撮合资源,让跨区域协作变得更加顺畅高效。”

周辰城的挂职经历,就是一次“打直球”的高效转化。

据周辰城介绍,苏超火爆之后,离南通苏超赛场仅20分钟车程的通州区洲际梦幻岛景区也迎来了大客流。景区想把原有的烟花秀换成更环保、更具科技感的无人机灯光秀,但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表演团队。“挂职在桃浦智创城,我了解到这里的高巨智创公司就是一家专注无人机表演技术的企业。我们第一时间就将供需双方的信息进行了对接。”周辰城介绍,不到一个月,双方已经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上海节奏快、信息多、视野广、效率高,是南通市挂职干部们的普遍感受。周辰城告诉记者,仅两个月,自己参与对接的企业已经超过50家,有很多企业是直接找上门来的,足见上海的吸引力。

建起“科创飞地”

点上的单个项目成功加速对接后,面上的战略合作能否进一步加快跨区域协同?陆海介绍,位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桥头堡区位(G2、G42高速入沪口)的信泰中心,正在打造沿沪宁协同创新服务中心,整合研发、孵化、展示、会议、办公等功能,南通也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孵化器,以“科创飞地”形式在普陀做好连接上海源头研发和南通制造转化的桥梁。

“科创飞地”的深度协同模式已初显成效。位于苏锡通园区的南通未来岛硬科技产业园由上海未来岛园区运营管理,却深深扎根南通产业土壤,实现了“上海研发+南通产业化”。目前,园区已吸引22家科技企业入驻,培育出国家级“小巨人”和多项市级创新项目,初步形成智能装备、机器人等硬科技产业集群。

今后,以“科创飞地”为代表的深度协同模式,正从单个项目对接升维至体系共建,推动沿沪宁协同创新从“物理聚合”迈向“化学融合”。

现在普陀区沿沪宁办公室挂职的干部,不仅有来自江苏的,还有来自安徽合肥和河北邯郸“京津冀”办公室的干部。这些挂职干部所带来的毛细血管级协同网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也为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径。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周楠 通讯员 丁婉星)



上一篇:“小上马”开跑,上马Speed X系列赛少儿跑鸣枪

下一篇:有回音丨提升社区人居环境,上海推进“美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