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 smszmk@hotmail.com
售中:(1)提供伪基站设备相关图片以及技术资料。
(2)连接设备并告知客户设备连接方法以及配置参数。
(3)按时按量完成伪基站安装调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持和客户沟通。
售后:(1)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伪基站调试,并负责培训客户如何操作4G伪基站以及维护技能。
(2)长期低价提供优质伪基站产品配件。
(3)伪基站设备保修期3年,因设备质量造成设备损坏,我们免费负责维修,如果是因为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我们会在收到消息48小时内,远程或到场维修并给出处理意见。
全球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趋势渐明,着力优服务、强枢纽、促转型
航运中心:抢抓“换道超车”窗口期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犹如浦江浪潮,奔涌向前。
刚刚过去的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箱,连续14年排名世界第一;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达到58%,国际枢纽港地位凸显;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年底在沪成立,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今年元旦启动商业首航,翻开中国邮轮产业的新篇章……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自1996年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以来,成果丰硕,进步显著。但如今面临的挑战又是巨大的。一方面,伦敦、新加坡在高端航运服务业方面根基深厚,国内国际不少城市在软硬件方面大力投入,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另一方面,全球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趋势渐明,一条条新赛道,孕育着一个个新变数。
压力之下,上海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着力优服务、强枢纽、促转型,在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以更大作为回应中央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深厚期许。
优服务,啃最硬的骨头
伦敦港的吞吐量早已滑出全球大港行列,但航运要素高度集聚:航运保险体量是上海的数倍,伦敦海事仲裁占据全球90%份额……
在对标世界一流中寻找差距,始终是上海前进的动力。上海与顶尖航运中心的差距,已不在于航线和航班数量、吞吐量等“硬指标”,而在于高端航运服务等“软实力”。
比如,航运业与大风大浪打交道,需要完善的保险服务来分担风险。英国和北欧国家组成了航运保险俱乐部,拥有强大的再保险能力。
“从全球看,顶尖国际金融中心往往也是国际航运中心,这并非偶然。”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课题组分析,航运保险就是金融业和航运业的连接点,要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促进航运保险加快发展。
高端航运服务已成为衡量航运中心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准。下一步,上海计划完善航运保险体系,加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依托上海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建设,加强航运再保险集聚发展。
又如,航运指数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航运企业可以借此锁定运价波动风险。2023年8月,国内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旗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
上海航运交易所正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相关负责人表示,航交所将继续以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为标的,积极探索其他货类运价指数的期货及衍生品交易服务,加快补齐航运金融衍生品短板,以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鉴证、航运结算、航运信用体系建设等服务的创新发展。
在海事仲裁领域,去年上海首次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上海海事法院首次采用法律互惠标准承认英国法院的商事判决。今年,上海将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地方立法,与国际接轨。
“在软实力方面,近几年上海与国际差距不断缩小,但仍有许多短板,剩下的大多是硬骨头。”一位航运业专家表示,软实力的培育,需要软环境的营造,包括人才、信息等要素便利流动。
这些“硬骨头”,并非交通航运部门一家就能解决。市交通委副主任叶兴介绍,上海在顶层设计上,形成了由上海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拿出了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分工表,包含190项工作任务,分为7个工作小组,包括金融、法律小组。“今年重点任务就是全力推进这些项目落地。”
强枢纽,海陆空联动
人们常说,吨位决定地位。
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配置全球资源,离不开国际高端航运服务机构的集聚,而强大的枢纽功能是吸引这些高端航运服务企业集聚上海的重要原因。
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十四连冠的上海港,越发感受到国内外的压力。新加坡港提出2035年吞吐量达到6500万标箱的目标,马来西亚也虎视眈眈。上海港如果不能突破深水岸线资源瓶颈,就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劣势。
强枢纽,要以港口建设打破增长瓶颈。
放眼上海,一系列的重大工程正加紧建设。东面的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和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有序推进;北面,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年底完工,设计年通过能力260万标箱;东南面,小洋山北作业区全面开工……这些都将为上海港吞吐量的提升打开新空间。
强枢纽,要海陆空联动提升整体效应。
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大目标下,上海要发挥海空双枢纽的叠加优势,加快构建海、陆、空、铁、水为一体的集疏运体系。上海今年将加快S16、G1503浦东段、港区铁路专用线、大芦线东延伸航道等项目建设,强力打造多式联运中心。同时,上海要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和腹地庞大的潜在优势。下一步,上海要优化内外贸航线,增强服务长江中下游和国际中转的能力,吸引更多货源。
空港方面,上海努力增加更多境外航班,拓展洲际航线。去年底,浦东、虹桥两大机场间的出口转运业务正式打通,将提升航空货物中转时效。此外,上海还将推进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真虹看来,上海要通过保持集装箱吞吐量全球领先,持续吸引更多船公司和班轮公司集聚上海,创造高端航运服务需求,把高端航运服务拉起来。这是强枢纽的重要意义所在。
规模决定影响力,也决定对资源要素的吸附力。“上海必须抢抓窗口期,以枢纽地位带动功能提升,这个太紧迫了!”真虹说。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上海已经集聚一批龙头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全球综合运力最大的企业中远海运、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中船集团、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制造商振华重工,航空领军企业中国东航、中国商飞,总部均位于上海。全球十大班轮公司、国际船级社协会12个成员中的10个、全球10大船舶管理机构中的6家皆在沪设立分支机构。在此基础上,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将朝着宏伟目标前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未来可期。
促转型,实现换道超车
绿色、低碳、智能是航运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趋势,拥抱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时代机遇。
港口航运智能化发展,上海已积累先发优势。
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今年将要投运的罗泾码头则是新一代智慧化绿色全自动集装箱码头,代表着最新港航科技成果的“集大成之作”。空港方面,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民航华东局合作,探索机坪设施的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打造智慧机场标杆,现有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有望再提高15%。
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表示,下一步,上海要抓住港口航运业转型发展的窗口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交通领域科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交通场景的复制应用。
港口航运智能化转型,为国际航运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建设提供了连接点。上海将深耕航运科技,积极发展港航装备制造业、航运数字化新基建,鼓励科创企业贡献智慧。
船舶动力绿色化转型,上海也在加快布局。上海各大造船厂的动向显示,未来船舶已形成“五大动力体系”,即传统燃油、LNG、甲醇、绿氨和纯电动。
“我们将打造多种新能源船舶加注服务业务体系,推动建设上海港清洁能源加注中心。目前码头的甲醇仓储基础设施和加注船都在改造中,预计2024年上海港将具备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服务的能力。”上港集团工程设备部总经理罗文斌说。
甲醇加注这一新赛道,今年将落地首单。岸电设施也在加快建设,上海港力争实现全市各类码头泊位标准化岸电设施全覆盖。
打开挪威的梅农“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指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方面的指标权重越来越高,上海在这一指数中排名全球第四位。
真虹建议,上海要紧盯新的评价体系,从“跟随式发展”到“超越式发展”,抓住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带来的时代机遇,加速换道超车,实现港口设施的全新升级,更好推动高端航运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打造一座绿色、智慧的未来航运中心。
天高海阔,未来已来。(记者 王力 孟群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