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22日电 (记者龚莎)记者从8月21日举办的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政府开放月”活动上了解到,今年1-7月,该中心共收到预审案件6947件,受理6449件,合格4911件。累计受理专利预审案件数量13700余件,已有超过1万件的专利申请通过上海保护中心预审合格后进入国知局的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2至3年缩短至3个月。
据介绍,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23年2月正式运营,主要职能是面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下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上海分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等,围绕上海先导和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工作。
当日下午,30多位企业代表和市民代表走进中心,实地了解上海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现状和专利预审等惠企政策服务。在知识产权宣传展厅,公众代表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通过实物模型和图文展示了解上海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探索足迹和创新举措。随后,大家又参观了受理窗口、口审庭、调解室等功能区域,了解专利预审服务、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重点工作。
座谈交流会上,上海保护中心详细介绍了中心职能、服务范围及专利预审服务的条件、流程等。同时,重点介绍了专利预审服务为企业打开创新发展“绿色通道”的典型案例。公众代表们结合自身在专利申请中遇到的问题踊跃提问,与工作人员深入沟通,在讨论中进一步加强对专利预审等服务项目的认识,拓宽知识产权工作新思路。
活动中,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王露告诉记者,知识产权的体系化管理、布局、保护与运营始终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核心,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专业服务则为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筑牢了关键根基。
“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的专利预审服务,帮助解决了创新型企业在技术迭代快、市场窗口期短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效率问题。”王露介绍:“通过‘一网通办’的便捷备案通道,我们仅用7个工作日就完成全流程备案;预审环节的精准审查与快速响应机制,更使专利授权周期较传统流程大大缩短,目前我司发明专利最快一个月实现了授权,让企业的核心技术能以最快速度获得法律保护。”
截至目前,该企业围绕硬件、算法、软件领域已申请专利近90件,其中30件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通道提交,23件已正式获得授权。这些专利不仅是技术领先的证明,也是保护中心预审服务帮助我们将技术优势固化为市场竞争力的直接成果。
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主管邢益维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创新成果亟需获得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保护中心的专业服务和指导,企业大幅缩短了专利授权周期,平均缩短至3到6个月。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预审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培训,使得同驭的研发创新成果快速获得保护,避免了技术成果的流失并消除可能对市场先发地位的不利影响,同时,从鼓励创新角度,刺激研发工程师的创新积极性,加速了对核心技术难点的突破,为同驭汽车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宝贵的先机。
当前,上海持续健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以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两翼”,推动在临港、黄浦、静安、普陀、杨浦、松江等6个地区建设首批保护中心分中心,让知识产权保护的“触达”更快速。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上海创新设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让技术支撑能够更快响应产业所需。
下一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将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政府开放活动,切实增强政民互动、政企互动的质量和实效,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