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维修资金的开通,东明路街道凌四居民区物业管理区域化试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保障小区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凌四居民区的三林路711弄建成于1998年,共有150户居民。多年来,维修资金未开通的问题,给小区治理带来了诸多困扰。
凌四居民区书记王晓琼举例说明,维修资金开通前,比如屋顶渗漏,物业在维修上存在推诿或者耗时长的问题;公共收益管理也较为混乱,物业不能及时入账,不利于小区财务管理;社区资金的使用缺乏规范,没有审批流程,资金的去向不明,难以有效监控……
面对这些问题,开通维修资金迫在眉睫,也成为了凌四居民区物业治理规模化试点进程中必须攻克的关键难题。
2024年底,恰逢业委会换届,为维修资金开通带来了新的契机。2025年元旦,新班子成员一成立,便将开通维修资金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新业委会成员来自不同领域,有企业CEO、退休财务人员、居民区书记等,他们各有所长,为开通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然而,维修资金开通之路,困难重重。流程复杂、专业性强、耗时长,再加上小区存在商品房与动迁购入房混合、有两个账户等复杂情况,整个工作充满挑战。整个工作充满了挑战。但凌四居民区并没有退缩,在街道的指导下,多方协同,共同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街道监管中心的孙敏杰同志作为联络员,给予我们非常多的帮助,积极协助业委会开展工作。”凌四居民区书记说,由于是首次开通维修资金,业委会对相关流程和规定并不熟悉,孙敏杰多次陪同业委会成员咨询相关部门,了解具体操作方法。在复杂情况,他四处奔波、协调各方关系,为开通工作扫除了一个个障碍。
在多方协同努力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2025年5月,凌四居民区顺利完成了业委会维修资金开通的程序,这为居民区的物业治理规模化试点注入了强大动力。
“好处多多。”凌四居民区书记举例道,一是可以保障小区应急维修工作,实现专款专用,及时解决紧急维修问题;二是确保公共收益管理规范,物业公司每季度按照约定比例把公益性收入打入维修资金账户,实现了公共收益的及时入账;三是社区资金使用更加规范有序。维修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业委会的审批流程,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得到了切实监控。
随着维修资金的开通,凌四居民区在物业治理规模化方面还进行了更多有益探索。例如,针对小区内共享单车侵占停车空间、乱停乱放的问题,物业公司组建了巡逻队不定时巡逻,有效减少了居民的投诉量。
凌四居民区维修资金的开通,是物业治理规模化试点进程中的大事件,不仅解决了小区长期存在的资金管理难题,也为其他居民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不过,物业治理规模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如何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等。凌四居民区书记表示,将继续在街道的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物业治理机制,持续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为物业治理区域化贡献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