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创新合力 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点击下方联系咨询

点我联系TG:@smstead
Telegram

点我联系WhatsApp: +44 7990685664


[field:title/]
用于2-3-4-5G网络的伪基站设备,我司拥有22年专业定制生产全球短信基站的生产厂家,可按需定制,满足各行各业的活动营销需求,目前已合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阿联酋、巴西、非洲等30余国家,一次购买,即可享短信终身免费服务。本产品不出售中国大陆地区!!!

原标题:凝聚创新合力 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开展监督

凝聚创新合力 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7月31日,在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测试挂轨式AI巡检机器人。该公司于2023年9月入驻该基地。 本报记者 李东宇摄

协同创新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手段,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日前,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认为,河北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有效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深化拓展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渠道,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议聚焦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创新协作等关键领域,进一步凝聚创新合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河北省落地转化。

加速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有家企业仅用7年时间,就从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成长为行业“领跑者”。这家企业就是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

自2018年落地保定以来,该公司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科研力量,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持续发力,成功攻克一批前沿细胞技术难题。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近5000万元。

“公司快速发展,离不开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平台支撑。”公司总经理孙志娟说,这里产业发展有空间、科技转化有平台、人才服务有保障,让产学研对接活力得以充分释放。

作为北京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立了知识产权服务保护工作站、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并与企业共建多个创新实验室,以专业化服务助力区域协同创新。“自2015年正式揭牌以来,中心累计培育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4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介绍。

创新合作平台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关键支撑,在推动京津冀创新协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显示,河北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带动河北省相关产业嵌入京津创新体系,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吸引梅卡曼德、天融信等190余家科创企业入驻,东方物探公司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建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成为河北省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以创新平台集聚优质资源,为创新成果孕育和转化提供更肥沃的土壤。执法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做实做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建强用好燕赵钢铁、绿色化工等系列实验室,深化京津冀三地园区、基地、基金、联盟、技术市场等协作共建,推动非整体迁移企业资质互认,引导科创人才在三地顺畅流动,打造更加完善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推动产业创新链条深度融合

位于石家庄市的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每月有近30万只车载数字麦克风走下生产线,提供给总部位于北京的一家新能源车企。

“虽然公司成立还不足10年,但车载数字麦克风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55%,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6%。”公司董事长郑现杰说,近3年,公司产值年均增速在80%以上。

一只小小的麦克风,何以闯出大市场?在郑现杰看来,除了注重自身产品创新,更得益于京津冀联合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助力。

京津冀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2023年,三地联合发布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两条产业链,加速构建从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执行系统、三电系统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

随着区域内整车企业不断加大就近采购力度,河北省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融入产业链。执法检查组了解到,近年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联合体已携手攻克巡航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30余项卡点技术,开发上市新车型9个,河北省220余家企业进入京津整车厂供应链。

如何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执法检查组建议,支持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产业筑基工程,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补齐产业链短板;鼓励链主企业培育配套型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

促成更多创新成果转化

在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款经典老药正焕发新生。

由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北京降压0号(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是我国最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小剂量复方降压药。近年来,该公司将其制剂生产放在北京总部,原料药氨苯蝶啶生产则落户沧州。

“在北京总部的帮助下,沧州分公司氨苯蝶啶亚硝化技改项目已经完成,通过将传统的间歇式反应改为连续流工艺,生产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博说,京冀协作,让药品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更高了。

执法检查组了解到,目前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构建起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高效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建设了化学药品研究开发公共实验平台、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试基地),与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共建沧州实验室,为医药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充分借力京津科技资源,细化制定具体支持政策,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近年来,河北省与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去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1092.2亿元,同比增长34.8%。

打破“蛙跳”现象,促成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开花结果”,执法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强化资金引导、财政税收、政府购买等政策,支持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中介机构等载体发展,为创新成果转化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建立京津冀创新应用场景共建共享机制,吸引国际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参与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等科创活动,推动更多前沿创新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记者霍相博、刘冰洋)



上一篇:京津冀消协组织发布汛期消费安全提示

下一篇:闻“汛”而动显担当!河北省药监局组织近6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