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 smszmk@hotmail.com
售中:(1)提供伪基站设备相关图片以及技术资料。
(2)连接设备并告知客户设备连接方法以及配置参数。
(3)按时按量完成伪基站安装调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持和客户沟通。
售后:(1)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伪基站调试,并负责培训客户如何操作4G伪基站以及维护技能。
(2)长期低价提供优质伪基站产品配件。
(3)伪基站设备保修期3年,因设备质量造成设备损坏,我们免费负责维修,如果是因为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我们会在收到消息48小时内,远程或到场维修并给出处理意见。
家门口的康复科有众多“铁杆粉丝”
今年上海社区康复服务将以门诊、病房为起点,延伸到站点、居家等多个场景
编者按 上海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筑就基层健康网底。就在今年初,上海市卫健委定下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标:兜底百姓健康,定位三个中心,即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面对全新的服务属性,怎样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居民体验下来感受如何?解放日报记者蹲点采访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宁区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记录社区建设“三中心”的过程、成果乃至困惑。
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区门口,一整块“爱心墙”引人注目,墙头萌萌的“晴天娃娃”两边尽是患者留下的心愿:感谢吴医生帮我打冲击波,治疗好我的腰疼;感谢有这个社区医院,有暖心的康复科;祝李晓奕美女医生健康快乐,开心每一天,一直美下去……
来自上海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全市累计建成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91家,今年再建20家补齐短板完善网络。社区康复是康复医疗网底,更是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便捷、可及服务的平台。作为社区康复“旗舰店”,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何获得居民的信赖?记者走入其中,一窥究竟。
硬件设施软件配备同步到位
“当你走进诊室,映入眼帘的康复器材、理疗设备,就知道这个科室非常重要。我因腰痛做过理疗,冯媛媛医生根据我的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她仔细热情、有问必答,对老年患者尤其费心,见我腰痛还推荐我去华东医院专家门诊。”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铁杆粉丝”张兆斌先生,日前写了一封信,真情实感传递康复科里的浓浓医患情。
这样的温馨医患关系,是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底色。地处“黄金地段”,周围三级医院林立,但中心的门诊量可达1200余人,选择来这里康复便是就诊理由之一。
打造家门口的康复中心,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起步早、起点高。中心主任金迎曾专门拜访瑞金医院康复科主任谢青,希望瑞金可以帮助培养社区康复团队。谢青一度心存顾虑,最终被打动,愿意担纲中心康复科特邀首席康复顾问。为将康复服务触角伸向社区,谢青还邀请自己的老师、世界著名康复专家希娜·贝维斯博士担任特邀导师,给社区康复发展指路。
记者走进中心康复病区,下肢机器人等最先进康复器械一应俱全。 除了硬件设施,人才等软件配备同步到位。金迎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共有3名康复医生,10名康复治疗师。所有全科医师均接受过康复专业培训,康复理念已融入每次操作。中心还与多家大医院建成医联体,扎实康复功底,为更多居民提供服务。
找准康复特色走进社区
做好社区康复,并非易事。找准特色、实现延伸,可以说是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诀窍。一直来打浦桥看病的刘阿姨告诉记者,“此地环境优雅,进门就很安静,关键小毛小病家门口都能解决,非常周到。”刘阿姨特别提出:自己常常挂有名的魏氏伤科进行腰突症康复,比大医院看病还方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魏氏伤科是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中心党支部书记蔡黄婕告诉记者,经过多次沟通交流,魏氏伤科考察中心两年多以后,双方形成深入合作。去年9月,中心成为上海首个国家非遗进社区项目,还与瑞金医院魏氏伤科建立腰突症专病联盟,开设伤科门诊。而今魏氏伤科的第23代传人李飞跃、第24代传人奚小冰经常下沉社区,带教指导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每周还会前往中心的中海服务站,开设专病门诊,以此服务更多社区居民。
“就让患者像回家一样,享受康复服务之时,身心得到愉悦。”蔡黄婕说。如今,康复理念走出中心走向社区,康复医生、治疗师还利用业余时间为辖区居民做科普,填补其知识空白。
就在不久前,康复治疗师陈悦前往社区,为居民讲解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不少前来听讲的居民纷纷表示,“终于弄明白康复的原理了!医生讲得真清楚!”
示范性康复覆盖更多场景
像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全市共有91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分布在居民家门口。中心均按照功能设置标准要求,设康复诊室、康复评估区、物理治疗区、作业治疗区、言语吞咽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区、高频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等,并配备上肢智能机器人、下肢智能机器人等先进的智能康复设备。
康复理念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效果。王先生因脑梗死导致右侧偏瘫,上肢运动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在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5周康复治疗。医生安排数字OT训练,利用电脑屏幕做游戏,帮助恢复手的功能和记忆力。一个月下来王先生的手变得灵活了,记忆力也提高了,“开始我不太相信,但效果不会骗人,我很感谢康复,让我觉得自己还有希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记者获悉,近年来上海各区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康复特色诊疗。静安区梳理多种场景康复服务,完善康复评定、康复病史、康复治疗信息化应用,还开发移动应用及监管,提升康复服务效率。普陀区以医联体为抓手,形成三级康复服务网络,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陀区人民医院,打造包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和中医医师的专业康复团队。浦东新区近两年更是投入1.4亿元建设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拓展社区康复诊疗项目,提升康复服务硬件、设施设备水平。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上海老龄化进程,康复需求将日渐增多。今年上海将依托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推进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社区康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以门诊、病房为起点,延伸到站点、居家等多个场景,实现服务能级提升,让更多居民真正获益。(记者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