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住大展流量 浦东美术馆奥赛展观展人次破60万

[field:title/]
用于2-3-4-5G网络的伪基站设备,我司拥有22年专业定制生产全球短信基站的生产厂家,可按需定制,满足各行各业的活动营销需求,目前已合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阿联酋、巴西、非洲等30余国家,一次购买,即可享短信终身免费服务。本产品不出售中国大陆地区!!!

接住大展流量,让艺术与城市相融

浦东美术馆奥赛展观展人次破60万,“大展流量转化模式”持续延续

9月6日下午,前滩公园巷,夏末晴光铺满仿真的向日葵花丛,孩子们悠扬的歌声在这里回荡;同天晚上10点,浦东美术馆露台,夏夜晚风拂面,浦江两岸璀璨夜景一览无余……这些场景,呈现一场艺术与城市相融的新实验。

奥赛展观展人次已破60万,如何接住并用好一场现象级大展所带来的流量?浦东美术馆选择“双线并行”:一边让艺术主动走向人群,一边让场馆更包容地迎接人群,将艺术与城市生活深度结合。

不止于艺术的户外市集

“名画很还原,装置很漂亮。”刚刚在《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里拍完照的张好好告诉记者。她手牵爱犬“乖乖”,在市集里悠闲漫步。这个名为“大艺术家节”的市集,由浦东美术馆主办,携手前滩公园巷共同打造,将持续两个周末。

市集汇聚90余家文创、手作与美食品牌,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些从美术馆中“走”出来的名画。《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被还原成一个可步入的房间,以《星月夜》为背景,《自画像》也搬进了房间里,现场一位小伙子拿起画笔与颜料盘,一秒变身梵高;金黄的稻谷高高堆起,还原米勒的《拾穗者》;《向日葵》走出画框,化身巨型打卡装置,迎接前来拍照的观众。在这里,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观赏对象,成为可亲历、可互动的现实场景。

“吃”成了市集的又一亮点,陈莲向记者展示她刚在“印象食廊”区购买的梅脯,“上海各种市集我都逛过,这里的东西非常好。”

现场,50余家生活美学品牌带来香氛、插画、手作、陶艺等原创好物与艺术衍生品。蓝兮工作室负责人陈漪表示,此次市集开场以来,摊位的收入让她比较满意,“这次和浦东美术馆合作,比起收入更重要的是,我们接触到了精准的艺术爱好者群体,这能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随着太阳落山、气温下降,市集的人流逐渐增多。下午5点,中福会儿艺剧院带来《100只兔子想唱歌》,演出开始前就已座无虚席,观众纷纷拿起手机,记录天真烂漫的“童音”。

浦东美术馆副馆长赵云峰表示,“举办这次市集的主要目的,是拓宽艺术的边界,让名画不再局限于钢筋水泥的墙内,让奥赛展融入市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与商圈合作,带动前滩公园巷的夜间经济。

“夜猫子”友好的专场

当“大艺术家节”的灯光亮起,晚风吹拂中,10公里外的浦东美术馆,也迎来了与往日不同的热闹。自9月5日起,浦东美术馆推出“深夜专场”,闭馆时间从平时的21时延长至23时。更吸引人的是,深夜场的票价在原夜场票基础上直接对折——工作日仅需40元,周末及节假日也只要60元。

20时55分,浦东美术馆入口处大排长龙,“深夜专场”的观众静静等待入场。21时一到,“夜猫子”们纷纷涌入。“一个原因是便宜,另一方面是希望人会少一点。”观众黎先生道出了许多选择深夜场观众的共同心声。牟先生是第一次来观看奥赛展,同样因为“性价比高”而选择深夜专场时段。不过,奥赛展的人气出乎他的意料。周末深夜,名画前依旧人来人往。牟先生举起相机,专注拍下画作细节,“画与画之间安排得比较宽松,只要排队等一会儿,还是能看到细节的。”

“跨城看展”的观众也不在少数。来自安徽的王女士背着线上购买的奥赛文创背包,特地为了看展来到上海。按照顺序看完所有展品后,她又回头重温方才遗漏的细节。赵女士已经看过奥赛展5次,并明确表示“下周五还要去一次”,完成六刷。同为艺术爱好者的陈女士表示,“埃及展我也看的是半夜场,人少,体验更好。奥赛展的展陈风格,让我觉得夜晚来看会比较有意思。”对夜晚观展体验给予高度评价的,还有莫奈铁粉高女士,“感觉夜景和艺术结合,有不一样的氛围感。”

“观众十分珍惜这次在上海看大师名作的机会。反复二刷、三刷的观众有许多,我们希望提升他们的观展体验。”浦东美术馆行政馆长盛丹丹说,很多上班族下班后才有时间来看展,深夜场给了他们更多选择。

9月5日晚是“深夜专场”开放首夜,赵云峰提到:“当晚观测数据显示,22时馆内仍有接近800名观众,直至23时20分,仍有约300人在陆续离场。”这些数据真切证明夜间观展需求的存在。

共建“艺术夜经济圈”

“深夜专场”绝非只是简单地打开大门,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内容上的延伸与创新。盛丹丹透露,浦东美术馆正在策划一系列专属深夜场的活动。比如,AI艺术光影秀将于9月中下旬亮相,利用美术馆的建筑演绎名画。美术馆内原有的“1874印象派之夜”VR沉浸体验也将与深夜场结合,为观众提供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独特观展体验。

盛丹丹表示,美术馆更大的愿景在于“联动”。“浦东美术馆计划和‘邻居’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合作,推出艺术主题客房。另外,美术馆也计划结合周边商圈,探讨滨江夜经济合作。”

盛丹丹透露,这些创新举措和联动模式将会延续到接下来的卢浮宫大展中。更重要的是,这种将艺术带入城市空间的理念会持续深化。美术馆不再局限于一个传统的、等待观众上门的艺术殿堂,而是主动走向城市空间,从延长服务时间、拓展内容维度、联动商业伙伴等多个角度,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与艺术消费的纽带,融入吃喝玩乐的全链条体验中。

22时,3位结伴而来的观众一边走出美术馆,一边兴致勃勃地商量着接下来要去“陆家嘴三件套”(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打卡拍照。

艺术并未随展览结束而离场,它正以更轻盈、更亲切的方式融入街巷、点亮夜晚。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阮佳雯)



上一篇:破局之道,上海探索破产审判优化营商环境调查

下一篇:个性化成长 小班化教学正在崇明小规模学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