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度滞销的菠萝,今年种植面积却大幅度增加,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芒抗社区的冬菠萝产业,强势反弹。
这一好势头离不开孔天禄。孔天禄是贺派乡政府的年轻干部,还有一个身份是芒抗社区第一片区驻村干部。2024年8月开始,云南省临沧市有2400多名像孔天禄这样的公职人员下派至村(社区)。
刚接到下派任务时,孔天禄心里直打鼓:“村里事儿多,哪件最重要,值得我研究。”
疑惑的孔天禄想到了开会征集。恰逢村民代表会议,做完自我介绍,孔天禄问:“大家有啥困难,可以提出来。”可与想象中完全不同,台下一片沉默。孔天禄不甘心,干脆走到群众中单独问,换来的却是微笑、摇头。
那一刻,这名坐惯了办公室的年轻干部意识到,“成为自己人”是他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件事。
入村头一个月,孔天禄逮着机会就跟村干部入户。“身体咋样”“作业写完没”,看似平淡的寒暄,拉近了他和群众的距离。花了3个月时间,哪座房子户主叫啥,家庭成员都在干啥,收入主要靠啥,孔天禄门儿清。
很快,村里进入甘蔗收割季,孔天禄迎来第一次考验。
按照传统种植习惯,村民会把剥下的蔗叶、蔗梢就地焚烧,既能除虫,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但当地空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兼顾种植习惯,贺派乡规定每月限烧3天,防控火灾。
焚烧要提前申报,孔天禄发现,一户户通知不仅效率低,后续沟通也不顺畅,于是依托村里的“甘蔗互助组”,他进一步细化了基层治理网格。将自己负责片区下的芒抗组划分为11个微网格,选定了微网格员,通过11名微网格员与群众沟通,进一步提升了效率。
凭借4.9万多个微网格,临沧市驻村干部们实现每季度对所有农户遍访,构建起了覆盖人口结构、产业发展、安全隐患、社情民意的立体信息网络,提升了矛盾隐患排查能力。
“任期只有一年,但不能只管这一年的事。”在孔天禄看来,破解村庄问题的关键,还是产业发展。去年11月,例行走访入户时,孔天禄发现村民的冬菠萝胡乱堆放在院中。一问才知道“晚熟的冬菠萝因为品种原因甜度不够,很难在市场上销售”。孔天禄觉得,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还是销路,“只要有销路,能赚到钱,群众自己就会去琢磨种植管理。”
一方面,孔天禄说服村民配合村集体完成征地手续,建起了规范的菠萝交易市场,不仅告别了传统的以路为市,更重要的是让菠萝收购价格更加透明,方便了交易,提高了种植户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孔天禄与村“两委”一道,向上级行业部门争取,牵线两家水果罐头厂,由村里的合作社统一收购冬菠萝,为罐头厂供货,有效拓宽了菠萝销路。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主动排查化解矛盾、优化人居环境……”临沧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驻村工作不仅锻炼了干部,还协助村组干部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提升了农村社会治理能力,提高了村庄发展能力。
孔天禄的工作日志里,堆满一件件“小事”:漫水河道排查、滑坡隐患排查、土地纠纷调解……孔天禄说:“驻村锻炼,就是学会看见小事、看重小事、办好小事,尽我最大努力把驻村小事办成惠民实事。”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5日 11 版)
下一篇:吉鸿昌将军后人吉家良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