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龙头装好了,往后不用再接漏水、擦台面啦!”南京栖霞区迈皋桥街道晓庄社区的居民楼里,85岁独居老人邵桂芬握着志愿者的手连声道谢。这温暖一幕,是南京烟草各分局深耕民生一线的缩影——从助老护童到“爱心驿站”,从残疾商户“一户一策”到多维度便民服务,这家央企以“小举动”承载“大关怀”,让民生温暖精准触达需求人群。
志愿者徐声凯为邵桂芬送上午餐。柏敏卿摄
助老护童:12年结对暖民心
邵桂芬一生未婚,随着年岁增长行动愈发不便,日常琐事成了难题。自被纳入南京烟草三分局“红叶”志愿服务队重点帮扶名单后,热乎饭菜准时送上门,定期打扫屋子、采购米油,这些帮扶成了老人生活里的“定心丸”。
这份关怀源于长期坚守。2013年,南京烟草三分局与晓庄社区开启结对共建,“红叶”志愿服务队随之组建。12年来,服务从最初的日常照料,逐步拓展到日用品捐赠、社区环境整治、普法宣传等领域,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也更贴民心。晓庄社区党委书记车丽莎介绍,今年双方还计划结合社区行知文化,推出更多特色活动,让温暖覆盖更多居民。
数据见证服务实效:南京烟草三分局累计开展志愿服务50余次, 370人次参与,总服务时长432小时,协助社区服务市民3580人次。这样的行动在南京烟草系统遍地开花——浦口烟草定期开展爱心助学,为困难儿童送去书籍文具,还安排专人结对帮扶;江宁烟草连续23年走进区特殊教育学校,今年还新建了烘焙教室,陪孩子们做糕点、冲咖啡,用陪伴点亮童年。
鑫京乐生鲜超市门口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进入。谢朝赟摄
便民驿站:街巷里的暖心补给
天刚蒙蒙亮,环卫工人李青清扫完街道,熟门熟路走进万鸿福百货超市,在收银台旁的小角落倒上一杯温开水。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是南京烟草二分局与超市共建的“爱心驿站”,也是户外劳动者的“歇脚港湾”。
“看着他们顶着烈日没处躲,就想搭把手。”超市负责人方文军说,南京烟草二分局得知他的想法后,第一时间送来桌椅、饮水机、充电插排,还帮着制定驿站管理制度。如今,这里成了环卫工人、快递员、执勤民警的“暖心补给站”,免费饮水、歇脚乘凉、应急充电等服务随到随享。
类似的温暖在南京街巷不断延伸:雨花台区唯梦超市在南京烟草四分局协助下,增设休闲区、便民雨伞与长椅。“板桥新城是产业聚集地,三成左右的消费群体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超市负责人魏巍说,为方便周边工友,超市实行24小时不打烊,还引入智能系统实现一键托管,确保夜间服务依然便捷。
南京烟草一分局则推动鑫京乐生鲜超市完成“适残化改造”,货架通道宽到能让轮椅轻松转弯;同时协调辖区零售店与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中心建立合作,开展技能培训,提供理货、称重等岗位,让残疾人群体能更好融入社会。
烟草工作人员陈月娟指导零售店主做线上社群运营。陈铭摄
商户焕新:“一户一策”解难题
清晨6点,溧水区长乐社区的便利店亮起暖灯,店主方健正缓慢整理货架。因患小儿麻痹症,他行动不便,过去小店商品单一、陈列杂乱,受超市扩张与网购冲击,生意日渐冷清。“那时候真是没底气。”方健回忆道。
转机始于去年夏天。溧水烟草工作人员陈月娟巡查时发现他的困境,反馈后,分局迅速成立专项小组,为小店“量身定制” 提升方案:重新规划店面布局、优化商品陈列、定期梳理库存,还手把手教方健做线上社群运营。如今,街坊常来店里购物,微信群预订土鸡蛋、时令菜成常态,小店还获评溧水区“2025 年示范标杆店”。据悉,溧水烟草近年已累计帮扶 6 户残疾零售客户。
六合区万家烟酒店店主万素霞也有相似的“焕新经历”。她因残疾面临经营难题,六合烟草志愿者主动上门,帮助调整货架陈列让商品更醒目,推送市场动态避开销售“盲点”,甚至连营业执照年审、政策咨询都有人专程对接。“现在货品全了,生意比以前好太多!”万素霞的脸上满是笑意。
“不仅要帮他们‘开好店’,更要帮他们‘把店开好’。”六合烟草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残疾零售客户列为优先服务对象,通过“重点走访”制度解难题、送政策,让越来越多困难群体靠双手重拾生活底气。(许艺凡 李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