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 smszmk@hotmail.com
售中:(1)提供伪基站设备相关图片以及技术资料。
(2)连接设备并告知客户设备连接方法以及配置参数。
(3)按时按量完成伪基站安装调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持和客户沟通。
售后:(1)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伪基站调试,并负责培训客户如何操作4G伪基站以及维护技能。
(2)长期低价提供优质伪基站产品配件。
(3)伪基站设备保修期3年,因设备质量造成设备损坏,我们免费负责维修,如果是因为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我们会在收到消息48小时内,远程或到场维修并给出处理意见。
“干航天产品,必须零缺陷!”当初师傅的一句话,让洪海涛铭记至今。
“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日前,在全区“赓续劳模精神 强国复兴有我——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全国示范活动中,“大国工匠”洪海涛又将这句话分享给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青年学子。
从技校毕业后进入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红岗公司工作担任车工,到如今成长为特级技师,近30年在航天装备生产线上工作,洪海涛深知自己手里加工的不光是产品,更是一份使命与担当。
初心源于梦想。多年前读到“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的故事时,他热血沸腾。心怀“国之大者”,铸就国之重器成了他的梦想。洪海涛说:“当时我就有一股冲动,想一刻不停地把手中的产品干出来,为航天事业献上自己的‘手印’。”
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刚出徒,洪海涛就接到三天内加工完成一批零部组件的重要任务,这是老师傅才能完成的工作,他既紧张又兴奋。他加紧赶工,在一天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零件加工。车间主任非常满意,把一台又新又好的车床作为奖励分配给他操作。他说:“这是我的青春,也是千千万万勤劳朴实的中国产业工人的青春,这宝贵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谋一行就要钻一行”。航天产品往往就代表着“高精尖”、高标准、高品质,随着高新材料、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作为一线操作人员,“动手”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动脑”的能力更加凸显出来。
某航天产品零部件工艺难点多,加工公差必须控制在0.016毫米以内,仅为头发丝的四分之一,靠传统方法,加工合格率低、效率低。为了把这活儿干得又快又好,洪海涛再次啃起图纸,寻找问题突破口,不停地画工装,在脑海里不断模拟加工方案。经过数个日夜的反复推敲和不断尝试,终于设计出了专用工装,使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生产效率翻了4倍。
在生产某航天产品之前,必须经过扯离金属试片的数据测试,合格后才能投产,加工该试片时生产任务特别急,洪海涛和他的团队设计了“镶嵌工装法”并自制“镶嵌工装”,一件产品从装夹、车削再到卸活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为1分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把工作当乐趣,就会越干越有劲。自己跟自己较劲,不断追求完美,才是真正的工匠。”洪海涛认为,当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思考与创新成为工作中的一种习惯时,许多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近年来,他自行设计制造工艺装备近百种,解决了多项生产瓶颈问题。在钛合金、超高强度钢、不锈钢等材料的车削,以及在薄壁件、细长轴、特种螺纹、多头蜗杆等加工难度大的零部件车削加工中摸索出了许多绝技绝活。
洪海涛的“车削鲜鸡蛋”绝活,完美解决了加工技术难题,保证了航天产品重要零部件的顺利交付;通过自制车刀,挑战将A4纸垫在普通充气气球上,在纸上车削出直径13毫米的圆孔,对气球毫无损伤,将此项技术运用在加工橡胶垫圈、密封垫圈等产品上。
多年来,洪海涛一直将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教给徒弟。他还利用社会活动的机会,与各大院校建立联系,传授加工技艺,开展车削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和在校学生技能培训,累计线上线下教授7500余人次。
洪海涛说:“就像当年师傅那样,我也要努力做好传帮带,身体力行传承航天精神、工匠精神,一如既往干好每道工序,把好每道关口,为国家航天装备生产制造领域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