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 smszmk@hotmail.com
售中:(1)提供伪基站设备相关图片以及技术资料。
(2)连接设备并告知客户设备连接方法以及配置参数。
(3)按时按量完成伪基站安装调试,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持和客户沟通。
售后:(1)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伪基站调试,并负责培训客户如何操作4G伪基站以及维护技能。
(2)长期低价提供优质伪基站产品配件。
(3)伪基站设备保修期3年,因设备质量造成设备损坏,我们免费负责维修,如果是因为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我们会在收到消息48小时内,远程或到场维修并给出处理意见。
不久前,内蒙古艺术剧院原创舞剧《骑兵》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两场,五度进京,依然爆火,好评如潮。
曾经,很多舞台艺术曲高和寡,如今像《骑兵》这样的好作品一票难求,变化源自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改革激发的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举措,内蒙古艺术剧院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对接市场需求,坚持“双效统一”,形成了演出多、市场活、剧目火、人才优的良好发展局面,交出了一份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改革的满意答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三两两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向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检票,入场,看戏,最后不忘来个自拍,发个朋友圈。人气的聚集来自剧院丰富的演出活动,音乐厅几乎天天都有演出,话剧、儿童剧、魔术杂技剧不一而足。
演出是舞台艺术的核心环节,也是检验国有文艺院团市场化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
内蒙古艺术剧院按照“多演出、多得酬劳”的原则,逐步建立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激励机制,撬动演出积极性。制定《艺术绩效发放管理办法》,动态调整剧院绩效工资总量,从工资、奖励性收入两个方面细化发放等级和档次,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全面试行“艺衔制”和“角色制”,突破以往限制演职员收入的职称壁垒,按照实际演出质量和数量拉开了收入分配档次。
为了让优质剧目直达基层,内蒙古艺术剧院加快与各地剧场的深度合作,不久前,联合全区14个剧场组建了内蒙古剧场院线,把近几年创作的优秀剧目推广到全区的各个剧场进行巡演。
演出多了,离观众也近了。近年来,内蒙古艺术剧院进乡村、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广泛开展惠民演出,开展的下基层惠民演出中深入艰苦边远地区比例超70%。
与保利剧院签约、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签约、与北京京剧院签约、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签约……翻看内蒙古艺术剧院近几年发展大事记会发现,“签约”始终是个关键词。一份份合作协议的背后,是剧院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市场运营做出的不懈努力。
“文化事业+公司”是内蒙古艺术剧院改革的体制模式,2023年成立的乌兰恰特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耕演出市场,今年各项演出预计达到200场。
今年是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演出10周年,这部剧的成功就是内蒙古艺术剧院市场化改革最生动的诠释。10年来,《千古马颂》累计演出680余场,接待国内外观众60余万人次,今年票房预计达到1300万。
民族交响乐《草原与海》、内蒙古经典歌曲演唱会《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马头琴专场音乐会《万马奔腾》、儿童京剧《火焰山》、奈热乐队专场演出……这些文艺精品在全国文化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2023年在全国巡演剧目62场,2024年上半年已巡演34场。
从“作品”走向“精品”,从“高原”迈向“高峰”,内蒙古艺术剧院乘势而上,用一部部响当当的上乘之作,书写着市场化改革答卷。
文化生产,核心在“人”。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文化才能繁荣兴盛。2021年,艺术剧院推出“实验剧场”项目,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第一季“实验剧场”完成实验歌剧《江格尔的雄狮》和沉浸式朗读《剧本再现》,为创作民族歌剧《江格尔》储备了一批主要演员;第二季“实验剧场”推出儿童剧《冰箱里的咕噜噜》,第三季推出话剧《梦里梦外都是梦》,这些剧目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职人员,全部是新生力量。
内蒙古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莉说,剧院在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上,实行“揭榜挂帅”和“剧场孵化”等机制,多给年轻人机会,呈现出了剧本质高量多、剧目纷呈多彩、剧场布局合理、院团人才辈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我们有12支队伍活跃在全国的演艺市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内蒙古艺术剧院将继续聚焦文化主业、深耕演艺事业,健全双效统一的文艺创作生产机制,实现“事业引导、产业跟进、产业反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记者 冯雪玉)
上一篇:招聘会开在“家门口”
下一篇:以系统观念提升改革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