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大潮涌动,新技术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着全球产业格局。说实话,对咱们传统制造业来说,这个转型之路比那些天生的‘数字原生企业’要难走得多。但难走也得走,这是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体系数字化部总经理门欣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
中国一汽是国有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3年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并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解放牌),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和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牌)。一汽的建成,开创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
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中国一汽建立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五大生产基地,构建了全球化研发布局,拥有红旗、解放、奔腾等自主品牌和大众(奥迪)、丰田等合资品牌,累计产销汽车超过6100万辆,销量规模位列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阵营。
近年来,中国一汽把数智化转型当成了头等大事,进行了一系列艰难但坚定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一汽的变革之路。
中国一汽对数字化转型也有了自己的定义: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由数据智能驱动、AI赋能的深层次跃迁式变革,是彻底突破传统运营模式和作业范式的颠覆性进化,其本质是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思维与数字技术体系,对企业业务运营系统进行全要素重构的革命性进程,是构建具备感知—认知—决策—进化能力的智能生态体系,实现业务流程自优化、客户体验个性化和商业价值持续倍增的战略转型。该过程不仅涵盖数据、算力、算法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重构,更强调人机协同的知识体系再造,是推动企业向智能敏捷型组织持续演进、形成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化、长期性的工作。
据悉,从2021年开始,中国一汽就全力攻坚数智化转型。“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核心就是基于业务单元打造工作台、实现业务全量全要素的孪生。”门欣介绍,就是回归业务本质,一切从用户价值出发,用数据还原业务,把复杂的流程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业务单元”,然后基于云原生技术,自主构建强大的研发能力,敢于打破常规,驱动业务变革。
效果怎么样?中国一汽用数据说话。
效率提升看得见:砍掉了超过2000个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审批自动化率超过50%,流程文件总量减少了58%(从2549项降到1478项),业务响应速度提升了3倍;
价值增长很明显: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25%,制造费用降低了21%,销售转化率提升了42%,整体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组织能力同步进化:转型过程中诞生了5名“数字员工”,完成了18个角色、近千名员工的技能转型。全员都在向“数据挖掘者、模型构建者、业务优化者”转变。
正如中国一汽董事长邱现东在数字中国峰会上强调的:“数智化转型是一场由数据智能驱动、AI赋能的深层次跃迁式变革,是彻底突破传统运营模式和作业范式的颠覆性进化。”
几年来,中国一汽以“1174”为核心战法,将业务划分为七大产品链,着力推进全员数智转型。再用两到三年时间,基于“一汽·七星云工作台”,实现人人都是数据挖掘者、模型构建者、业务优化者的转型。
打破传统管理束缚,形成崭新的组织形式。中国一汽还通过建设一汽企业智能体,将客户需求和员工能力、组织能力完美结合,快速高质和精准满足市场需求。其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业务思维、架构思维、数据思维、自主思维和迭代思维”五种思维、坚持第一性原理(抓住事物本质)构建“5A企业架构”,即BA业务架构、IA信息架构、AA应用架构、TA技术架构和SA安全架构。“他们就像一套统一的语言,指导业务高效重构,打破了部门墙,将那些重复的、可复用的流程、信息、技术都标准化、智能化,实现了运营效率、成本控制和员工效能的大幅突破。推动我们从一个传统制造企业,向‘全员数据驱动的学习型组织’转型。”门欣说,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转型,中国一汽已经和80多家伙伴合作,进行了300多场跨行业的交流培训,成功地把我们的转型方法、工具(工作台)对外输出,达成不少商业合作。这套方法也得到了国家部委和行业的广泛认可。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中国一汽实现全方位转型:架构思维解构业务,形成了管理新模式;聚焦信息互通,让业务协同创造新价值;深化数据运用,数字运营驱动业务变革;设计智能模型,沉淀知识提升效能;孵化智能体“OpenMind”,用AI建立企业新秩序;围绕用户敏捷迭代,让用户深度参与;构建基于工作台数据运营新模式,开辟业务运营新赛道。
展望未来,中国一汽用“业务单元”作为基因重构传统业务,用“一汽·七星云工作台”作为强大的技术躯干承载智能,用“OpenMind”作为智慧大脑驱动未来。踏上以数据为血脉、AI为神经、价值重构为灵魂的革新之路。(王海跃)
上一篇:食品标签信息“可听可播可放大”
下一篇:参展企业超600家 2025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