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欲晓,晨曦微露。
中秋时节,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乐平村的千亩玉米制种基地,“90后”种植能人蓝常达在田里来回穿梭,望着颗粒饱满的玉米兴奋道:“这季授粉情况良好,丰收没问题!”
曾是广东一家农业企业骨干的蓝常达,两年前听说家乡马山县出台种业扶持政策,瞅准机会返乡,流转千亩土地发展玉米制种。如今不仅自身事业蒸蒸日上,更带动周边千余农户增收致富。他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成效显著,被古零镇党委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
乡村发展,关键在人;组织振兴,重在储才。为前瞻布局2026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整体提升村班子建设水平,广西早谋早动、系统施策,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储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因地制宜优化培养措施,着力选出一批政治合格、素质优良、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认可的村级后备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目前,全区已储备15万名村级后备人才,为希望的田野蓄足源头活水。
广开贤路,精挑细选“好苗子”
立秋时节,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五敬村田间地头,葛根藤如绿浪翻涌,生机勃勃。
“去年,我们把8名懂电商、通农事的年轻人纳入村级后备力量,他们搞直播、通物流,让村里的葛根卖出了好价钱!”五敬村党支部书记江才胜难掩自豪,“仅去年一年,全村通过电商平台外销葛根营收就突破450万元。”
在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台马村,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英杰带领村民在果林里挥汗如雨。得益于他创新的立体种养模式,今年“甜蜜事业”收入再创新高。这位朴实肯干的能人,得到镇党委调研组的关注并被推选为村级后备人才。
选准一人,带活一村;配强班子,振兴一方。如何选贤任能,让“好苗子”脱颖而出?广西的做法是:广开进贤之路,同时严把选人关口——
大力发掘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不唯身份论英雄,不划地域设门槛,不囿行业限贤路,聚焦致富带头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经商能手等群体,通过择优选拔、精心回引、公开考录、择优培育、精准选派等举措,力争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掘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守牢底线要求严防带“病”提名。按照“政治素质优、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基本素养硬”的标准,建立组织、纪检、公安等多部门联动联审机制,建立负面清单,从源头杜绝“带病入选”。
坚持阳光公示加强社会监督。每个行政村按照不低于村干部职数1∶1.5的比例推选初步人选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且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对公示对象开展全面考察、反复甄别,确保人选全面过硬。
“目前,全区储备村级后备力量中,35岁以下占比超三成,高中以上学历占比接近九成,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等趋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正成为乡村振兴战场上的攻坚力量。
精准培育,千锤百炼“壮筋骨”
眼下,正值百香果成熟上市季节。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三章村种植基地里,青翠饱满的百香果挂满枝头。该村治保主任、村级后备人才隆朝文穿梭在藤架间采摘,丰收的喜悦溢于脸上。
“前几年,我还是种百香果的门外汉。参加县里组织的专题培训后,学到了剪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现在成了‘土专家’。”隆朝文说。
同样实现能力跃升的,还有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东篁村的村级后备人才覃有能。他通过市里安排的集中培训,成功掌握基层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应急处突等工作的基本要领。“以前我对这些工作一窍不通,现已成为能独立处理村级事务的骨干力量。”
好苗需育,良才在砺。为锻造堪当乡村全面振兴重任的骨干队伍,广西各地组织部门坚持把培养锻炼作为村级后备力量成长成才的关键一招,全力提升后备力量政治素质和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
百色市抓实抓好实践锻炼,安排村级后备人才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征地拆迁、信访维稳、防汛抗旱等中心工作中经风雨、壮筋骨,练就“铁肩膀”“硬脊梁”。
贵港市对村级后备力量开展全覆盖集中培训,安排街道(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进行结对帮带,面对面讲思路,手把手教业务,助力快速成长……
“对村级后备人才实施精准滴灌,好苗子才能尽快长成‘顶梁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通过村级后备力量年龄、学历等关键信息精准画像,设置不同实践岗位,畅通参与村级事务渠道,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提升工作本领,早日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
一线淬炼,实干担当“显身手”
9月29日,崇左市江州区石景林街道卜利村的标准化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正赶制出口欧美市场的耳机、桌布等产品。
这3000平方米的“致富车间”,是“90后”村级后备人才冯伟明领办的创业项目,不仅带动2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
“当初村集体注资入股,解了企业融资僵局。现在企业红火了,自然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让集体的家底厚起来!”冯伟明的话语里充满感激。
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中坪村,“95后”村级后备人才韦昌勇正蹲在鸡舍旁记录数据,指导脱贫户调整喂料时间。近年来,他依靠自主搭建的饲料供应链,带动87户脱贫户发展土鸡养殖,目前年出栏12万羽,年产值突破680万元。
崇左与河池一南一北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广西村级后备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的担当作为。
为进一步激发村级后备人才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广西采取压担子、搭梯子等务实举措,有效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激情——
设岗定责明使命。每人至少认领1个为民服务岗,在政策宣传、民生服务、产业发展中亮身份、践承诺,以实绩赢得群众认可;
政策扶持强后盾。用好用活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助力后备人才领办、创办致富项目,让他们在带动发展中显身手、展作为;
实战历练增本领。把后备力量融入村干部调整机制,在信访调解、产业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压担子”,确保关键时刻顶得上、干得好;
严管厚爱促成长。对不胜任者及时调整,对有流失风险者强化引导;拓宽村干部晋升渠道,加大面向村干部定向招录(招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力度,激励担当作为;
……
“对培养成熟的后备人才,可在村两委换届前3—6个月内,增补为村党组织、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补充说,或安排担任村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锤炼能力。(记者 周如雨)
下一篇:广西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四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