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机械公司项目总师裴卫栋早早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收看央视直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况。他凝视着天安门广场上整齐排列的56门礼炮,这些由他带队研制的“国家使者”已整装待“发”。
9时整,随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开始,由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机械公司设计制造的迎宾礼炮,以80响轰鸣拉开阅兵序幕,每一响都凝聚着中国兵器工业的智慧与传承。
“每一声炮响都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礼炮声中,裴卫栋神情振奋,向记者讲解道,“我们的礼炮采用电击发鸣放,通过线缆与鸣放控制车连接,具备自动与手动两种模式。每枚炮弹重约3.5公斤,但装药量控制在极小范畴,内部仅设一层薄膜。”当火药燃尽时,膜片如花瓣般优雅绽开,既保证声响达标,又不会产生抛射物和烟雾,实现了“声响洪亮达标、污染近乎为零”的完美平衡。
作为我国唯一研制生产迎宾礼炮的企业,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机械公司用百年火炮制造经验,打造出这场国家仪式中的“声音符号”。56门礼炮象征着56个民族心手相连,80响礼炮则是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崇高致敬。
据介绍,此次亮相的迎宾礼炮制造工艺堪称精密艺术的典范。每门炮身自重750公斤,通电后,内部类似电底火的物质发热,引燃火药实现爆响。为确保阅兵时齐鸣共响,技术人员对每根线缆、每个炮弹电阻都进行逐一实测和精准标定,确保所有细节控制在统一标准内,最终实现“万炮齐鸣”的震撼效果。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先后使用六代迎宾礼炮,从改装到完全自主研发,礼炮的演进见证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每一代礼炮都凝聚着几代兵工人的心血、智慧和拳拳报国情怀。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让内蒙古一机集团的礼炮始终活跃在国家重大庆典与外事活动的最前沿。
当最后一响礼炮声在天际回荡,这些“国家使者”又一次完成了历史使命。它们不仅是钢铁铸就的礼仪器械,更是中华民族铭记历史、致敬和平的时代强音,用最震撼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大国风范与仪式尊严。(记者 蔡冬梅)
下一篇:全区各地各部门组织收看阅兵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