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9月15日电 (王雅蝶、实习生赵怡华)“引进人才,而不是引进‘帽子’”“进一步完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产业人才支撑”……
9月15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素质人才引育专场)专题会议在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港召开。教育工作者、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与会嘉宾围绕提升高素质人才吸引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人才结构转型等建言献策,赋能广东在高素质人才引育上坚持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的生动实践。
9月15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素质人才引育专场)专题会议现场。人民网 王雅蝶摄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旸建议,一是广东省设立场景基金,重点资助需求驱动项目;二是人才考核评价进一步倚重落地成果评估,进一步拉长评价体系时间线,建立人才和行业双向奔赴的高效路径。
在低空经济领域,全国人大代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虹建议,要前瞻布局前沿领域人才培育,支持高校、企业共建“低空智能技术研究院”;优化人才引育政策体系,设立省级低空经济人才发展战略专项资金;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人才协同机制,引导高校和企业精准布局培养方向。
在电子信息领域,中兴通讯系统产品体系高级技术总监朱晓光建议,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适配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直通车”;二是构建“有求必应、未诉先办”的高效人才服务响应体系;三是优化“事业激励+情感关怀”并重的“留才”生态。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芳源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爱平建议,鼓励和支持省内高校研究生教育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力,开设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建设工作。
在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谢青梅建议,深化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加大智慧课程和智慧实验室建设力度,动态引入AI药物设计、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课程,实施“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人才特训计划”。
全国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罗丹表示,引才育才,更看重实际工作成效和未来发展空间。她建议深化人才评价改革,落实“破四唯”要求,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市场化、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设立关键岗位,匹配相应业绩要求,待遇跟着岗位和业绩走。
“我来自产业一线,深切体会到人才对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建议,帮扶中小企业引入人才,加大中小型创新企业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人才的育留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才生活补贴、人才项目扶持等,吸引高端人才在广东中小企业发展中集聚。
上一篇: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