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65周年,也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建区20周年。多年来,当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筑牢生态屏障,让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走进长白山,倾听“绿色交响曲”
作为我国成立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价值。这里不仅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还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拥有典型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长白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形成绵延约1300公里的生态屏障,护佑着东北地区的生态系统。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60年成立,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86年获批“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2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被授予“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2024年,长白山地质公园获批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至此,拥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世界地质公园”3张国际名片的长白山“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今天的长白山,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实现增长,“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成为常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珍禽猛兽“代言”的自然环境乐谱为基,律动文旅、生态、康养、体育、经贸等乐章,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交响曲”。
保护长白山,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
正如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其名,多年来,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们筑牢了“保护”的根基。
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3300余个红外线相机在原始森林里全天候监测,形成了“天空地”一体化数据监测网络,时刻保护长白山珍贵资源。这套体系可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科学规划日常巡护、清区以及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不断收集和整理保护区内各类数据,为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地质遗迹保护提供支撑。
除此之外,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还持续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根据辖区资源分布特点和自然消长规律,结合林长制、河湖长制,适时组织开展护蛙、护薇、红松种源保护、反盗猎等专项行动,通过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开展清理整顿行动、推进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有效保障长白山地区生态安全。
为做好野生动物救助工作,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还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站,中华秋沙鸭、梅花鹿、黑熊、豹猫、??、赤狐、狍等野生动物在长白山优质的生态环境里繁衍生息。
发展长白山,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
今天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森林覆盖率达87.7%,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生态好,文旅兴。截至8月31日,2025年长白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7.25万人次,同比增长11.7%。
近年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还着力带动周边景区“提档升级”,在长白山和平山地运动公园穿越森林,体验一场探险旅程;在雪绒花“鹿鸣夏野”,近距离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聚龙火山温泉部落,来一场天然火山温泉的休闲之旅;在美人松爱情森林音乐会,体验清新的夏日“森系浪漫”……“高颜值+强体验”的新场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背景下,长白山也迎来了更多机遇。沈白高铁即将于9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届时,长白山将通过高速铁路融入京津冀和东北高速铁路网,成为大都市群众体验慢生活和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当前,长白山正全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更好擦亮、打响长白山“金字招牌”,努力将生态的“高颜值”转化为产业的“高价值”,让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数据来源: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5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