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中秋,静海作家郝秀苓总能想起过去家家户户储存西瓜的往事:“最后一批陆地瓜,差不多在阴历六月就结束了。庄户人家总是要放几个在粮仓里,这样一直能保存到八月十五团圆宴的时候吃。”收获的滋味、团圆的喜悦,都在此时溢满心头。
台头镇位于静海区西北隅,地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盛产蔬菜、瓜果、畜禽等原生态农产品。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台头西瓜,每一口清甜都藏着当地风土人情与生活智慧。
“味儿”由源头活水来
“台头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台头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震告诉记者,这里四季分明,既没有南方的溽热,也没有北方的燥寒,“大清河、子牙河贯穿全境,地表水源充足,有良好的灌溉条件。”
历史上的洪水泛滥成就了肥沃的土壤,郝秀苓介绍,以前东淀大洼一眼望不到边的水域,稀有高岗之上,每到夏季一块块瓜田零零星星,有苇席苫盖的看瓜铺,瓜农在翠玉满地的“画”里侍奉着秧苗,“淀水退去后,土地肥沃最适合种西瓜,瓜田也随之增加”。
台头人种西瓜历史悠久,当有水土之“便利”。王震说:“台头当地土壤为砂质湿热土,矿物质含量丰富,土壤耕性好,适宜瓜果种植,清澈甘甜的大清河水、轻度盐渍化的淀洼地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西瓜皮薄、瓤甜、沙脆的独特特点。”
“自己吃不了,就卖到市里,那时只是少量的。”郝秀苓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一辆辆农用三马后斗上,搭着铁管焊的高架子,一个个脆皮台头西瓜躺在车上运往天津市各个角落。
喊一句“台头西瓜,鲜秧活把儿”,就卖得特别快。“瓜农占一块儿地方,一人过秤收钱,一人帮买主把西瓜扛上楼,一千多斤西瓜两三个小时卖完,他们再赶回家摘瓜装车。”后来,种瓜的去卖,不种瓜的去地里趸了也去卖。郝秀苓说,一整个瓜熟季节,是村里人最忙的季节,也是最辛苦、最高兴的季节,“一个月成熟期,人们起五更睡半夜,劳累缺觉,连续数年。”
随着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台头当地也建了批发市场,各地商贩都来市场趸瓜,“还有的商贩,自己去瓜农地里直接上货。”郝秀苓介绍,原本自家存瓜留着中秋之用,也变成批量存瓜,“大部分是在新盖的还没有人住过的房子里,存上最后一批陆地成熟的瓜。这部分存瓜,基本也存不到中秋节。”但能“延续”市场销售期,瓜农的收入从这“时间差”里还能再增加一些。
“冷暖”各有好瓜出
过去种瓜,是把前一年掏的瓜子在清明前后“像耩玉米大豆一样耩到地里,瓜子密密地一条直线埋在暄土里。”郝秀苓说,几天后,绿绿的嫩苗钻出地皮,待到第三个叶子像硬币大时,就开始第一次间苗,“到第二次间苗,三个瓜叶像巴掌一样伸开,这是最后的定株,平均一尺多点一株。”
这种根据气候条件在大田里直播种子种植西瓜,受制于天气变化,产量和品质波动较大。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种植开始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在大田种植方面,台头镇全面推广双膜种植技术,瓜农们抢抓农时,科学管理,确保西瓜在最佳时期上市,卖出好价钱。通过双膜技术,西瓜成熟期得以错开,避免了集中上市的弊端,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西瓜的种植有着严格的轮作制度,通常需要间隔七八年才能再次种植,以确保产量和品质。”王震介绍说,如今依托天津市五合顺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苗中心,实现了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繁育,同时,嫁接的西瓜种苗也得以实现重茬播种,避免了较长时间的轮作间隔。
合作社共有13座日光育苗温室,配备统一电供暖设备及温湿度检测系统,构建了统一购种育苗机制,年育苗量达1500万株。瓜农们不再需要自己育苗,可以选择从育苗中心购买经过科学培育的优质种苗,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和成活率。
与此同时,台头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目前每年用3000亩设施农业大棚种植西瓜。其中,2000亩为冷棚种植,主要种植麒麟西瓜,因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售价相对较高,深受消费者喜爱;1000亩为暖棚种植,主要种植2K、L600等高端小型瓜品种,这些品种市场需求旺盛,收益十分可观。
甜在“地头”最喜人
台头西瓜好吃,还能吃出“豪情”来——尤其是从地里刚摘的,一手托住一拳擂下,“叭”一声后西瓜裂开,清香扑鼻,哪用那么斯文,直接伸手掏出瓜瓤送嘴里,或者“洗脸式”啃,最是过瘾了。
台头西瓜名气之大,可是有史为证。乾隆皇帝在位时,前后三次驻跸台头行宫,在品尝过当地官员奉上的西瓜后,对台头西瓜赞不绝口,称台头西瓜与众不同、甘甜爽口、消暑解渴,并亲手书写“福”字赐予台头西瓜。王震介绍,关于这段历史,《清实录·高宗实录》中记述:“乾隆三十五年三月壬辰,驻跸台头,谕:昔著民献瓜,朕心实为嘉悦,今因淀神祠落成,亲诣瞻礼,并允直隶人民之请,恭奉。”台头西瓜也一度成为静海贡品,这也是后来台头镇专门注册“弘历福”品牌的底蕴。
台头西瓜也早已破了季节供应。去年12月份 ,台头镇南坝台村的暖棚西瓜就相当吸引眼球,当地农户卢文森家的7亩大棚,通过安装100多盏补光灯等措施,成功克服了低温难题,让原本4月份才能成熟的“小西凤”,抢“鲜”上市,采摘期一直延续到春节。
今年的8月中旬,台头西瓜产业数据喜人:种植1.5万亩、总产量5.25万吨。当地的台头西瓜文化旅游节,也成为农村三产融合的典型范例和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好水土好技术种出好西瓜,圆滚滚的台头西瓜“里里外外”都透着生活的甜蜜、幸福与希望。
记者 单炜炜
(责任编辑:韩璐)
上一篇:绿电“闪送”背后的科技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