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老空间 解锁新功能
——从一场推介活动看河北如何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眼下,河北省各地城市更新建设正在加紧推进。廊坊市新兴重工的废旧厂区,变身为全民运动中心;唐山市南湖片区一处闲置商场,成了“美食博物馆”唐山宴;保定市先锋机械厂宿舍的废弃仓库,迎来社区食堂、展览馆和书房的入驻……老空间被重新定义,新功能在不断增加。
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河北省城市更新范例推介活动上,河北省第二批35个城市更新范例项目集中亮相。这些项目涵盖既有建筑改造利用,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等8个类型,不仅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更在政策措施突破、资金瓶颈破解方面提出新路径,为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河北省破题城市更新的关键一招。
方便群众出行,老楼加梯必不可少。邢台市清河县制定本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细则和流程,探索由居民自筹资金,实行四部门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在推进中边总结、边完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截至2024年,清河县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0部,其中滨江花园小区安装25部,为省内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最为集中、数量最多的单个小区。
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需要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邯郸市复兴区铁路大院59号楼复建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机制,按照“原址、原面积、原楼层、原高度、原性质”的“五原”原则进行更新,既保留了邻里关系,又通过改造让“忧居”变为“优居”。
在注重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少地方也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引入新业态、新功能。老空间里长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邢台好南关区域曾因建筑老旧、业态低端、空间杂乱、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显得落寞。如今,邢台古城保护修复及配套设施(南区)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渐进式、微改造更新,清理违章建筑,整修保护有特色风貌的建筑,还原了街巷肌理、院落格局及建筑风貌。这里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沧州化肥厂始建于1973年,1977年4月正式投产,2016年3月停产。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更新改造项目通过翻新化肥厂原有工业设备、改造厂区建筑,融入文化、会展、娱乐、科普等多功能业态,打造了以工业遗址为基底的全龄友好园区。
作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石家庄市湾里庙步行街走出了一条由传统批发市场向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转型的蝶变之路。百年老字号与新兴潮牌首店比邻而立,非遗工坊与智能体验馆和谐共生,这条长约1080米的街巷已经成为市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流量高地”。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更新不能“单打独斗”,既需要多方参与,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政策支撑。
活动现场既分享了范例项目,也推介了各地拟建设的107个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各地城市更新主管部门代表,7家金融机构及开发建设、勘察设计、建筑科技研发等68家相关企业代表,进行了合作洽谈。
“我们整合重组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后,充分发挥集团在施工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既可以为城市更新提供工程建造全过程解决方案,也能为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提供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河北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凤锁表示,他们将深化与城市更新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通过共享技术、资源和市场,共同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北城市更新范例。
手拿一本《政银企对接活动项目汇编》,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评审一处工作人员张达在现场忙着与大家交流。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将充分考虑城市更新项目的不同特点,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主体、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金融需求。
目前,河北省城市更新已经从破题起势阶段进入加力实施、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成立了城市更新专门管理机构,石家庄、保定、邯郸等地已为城市更新立法。下一步,河北省将推动各地建立城市更新协同推进机制,真正把政策、资源、项目统筹起来,握指成拳、形成合力,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记者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