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field:title/]
用于2-3-4-5G网络的伪基站设备,我司拥有22年专业定制生产全球短信基站的生产厂家,可按需定制,满足各行各业的活动营销需求,目前已合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阿联酋、巴西、非洲等30余国家,一次购买,即可享短信终身免费服务。本产品不出售中国大陆地区!!!

  • 2運營商全頻覆蓋
  • 1300W高功率主機
  • 隱藏式鯊魚鰭天線
  • 24/7科技線上支持
  • 大容量戶車載電池
  • 3000W高功率逆變器
  • 雙清包稅包郵跨國配送
  • 三方工作安排
  • 支持任意国家短信代發測試

原标题:推动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十四五”期间,沧州累计签约京津项目329个,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推动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9月26日,在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高 宁摄

9月26日,在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高 宁摄

9月17日,在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河北亚都管道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打磨管道。 魏志广摄

9月17日,在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的河北亚都管道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打磨管道。 魏志广摄

提升综合经济实力,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22.8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年均增速5.6%;发展绿色化工和管道装备两大主导产业,2024年营收分别达2505.7亿元和1950.2亿元;截至2024年底,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1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73家……

日前,在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组组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充分展示了沧州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成果。

“十四五”以来,该市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全力打造河北沿海经济重要增长极,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推进有力,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近日,渤海之滨的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张仲景路、孙思邈路、华佗路等道路纵横交织,一辆辆装载原料药的货车陆续从园区的药企厂区驶出,奔向北京等地。

在园区的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用于生产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原料药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是我国较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复方降压药之一,它见证了华润双鹤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过程。”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何阳说。

以前,这个产品主要产自北京。随着产品的认可度和市场需求增加,急需扩大产能。

面对外迁的选择,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华润双鹤的最佳选择地。

“2016年落户河北后,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何阳说,目前,沧州分公司占地面积200亩,车间面积1.3万多平方米,每年实现营收2亿元,纳税近千万元。现在,他们依托园区打造的医药中间体加原料药加制剂链条,向更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型升级。

“近年来,园区吸引了大批京津药企落户,目前累计入驻企业66家。其中,京津企业48家。”沧州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招商局副局长白雷说,现在,园区正在向中国北方重要的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加快迈进。

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殿国介绍,“十四五”期间,沧州市坚定不移推动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十四五”期间,该市累计签约京津项目329个,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同时,全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黄骅港由地区性重要港口上升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截至2024年底,生产性泊位达46个,打通京津冀至美国西海岸的最快海运通道,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拓展到20条,内陆港总数达到16个,“十四五”期间年货物吞吐量均突破3亿吨,连续六年保持“北煤南运”港口第一,成为全国首个煤炭码头零碳试点项目。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9月18日上午,河北伦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90万吨/年特种沥青车间正式投产,一辆辆满载车间生产的特种改性沥青的罐车整装待发,即将把产品运往全国各地。

该车间生产的SBS改性沥青、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产品,将为高速公路、重载交通、高端赛道等提供更优质的材料解决方案。

“此次90万吨特种沥青车间的投产,并非简单的产能叠加,而是以工厂式连续化生产装置为核心,构建起智能化生产体系。”伦特化工集团副总经理杜连营表示,车间的改性剂上料机器人堪称“效率担当”,现场仅需1人巡视,年节省生产成本30万至50万元。

不久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聚氨酯改性沥青产品,在沧州市沧乐分线完成国省干线实体养护工程首次大规模应用。相比传统材料,聚氨酯改性沥青的性能优势明显:高温抗车辙能力拉满,有效解决重载路段“夏天软塌”的顽疾;低温抗裂性提高20%,适应北方寒冬冻融循环,减少裂缝产生;生产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20%至30%,兼顾性能与低碳。

聚氨酯改性沥青研发项目由伦特研究院牵头,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在历时3年的科技攻关中,三方研发团队通过异氰酸酯预聚体与扩链剂的精准配比,让改性剂与沥青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构建出稳定的三维化学交联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材料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十四五”以来,沧州市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战略之举、核心之举加速推进,调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催生未来产业。

加速搭建多元化创新平台载体。目前,省燕赵绿色化工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省膜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建成。截至2024年底,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1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73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99家、“小巨人”企业50家。

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沧州有2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全省第一。泊头绿色铸造、河间再制造2个集群成功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三。绿色化工和管道装备两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2024年营收分别达2505.7亿元和1950.2亿元。

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近日,记者驱车行驶在沧州市行署西街,一路向南,道路逐渐延展开来。

2024年,通过沧州市实施的道路贯通工程,这条路依次跨过市区的黄河路、晴川路、鲸川路等多条主干道,与沧州市的大外环海河路相交,成为千年大运河畔新的交通干线。

近年来,立足打通主干道,畅通“微循环”,沧州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道路贯通工程,将其连年纳入民生实事重点推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沧州市主城区打通102条断头路,城市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堵心路”变身为“舒心路”。

道路越来越畅通,城市越来越美丽。

在千年大运河环绕的南川老街,盈盈碧水畔,复建的朗吟楼、南川楼,古色古香的街区建筑依次排开,展示出秋日运河畔的独特景致。

作为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亮眼之作,南川老街文化氛围浓厚,多业态融合共生。2023年10月开街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仅2024年,就接待游客490万人次,最高峰时一天达10万人次。

南川老街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涵盖了南川楼、朗吟楼2座复建古迹以及46个明清合院风格和民居简约风格的院落。

在一派明清建筑风格的小吃街上,沧州火锅鸡、吴桥宫面、连镇扒鸡等尽显沧州美食特色。

近年来,沧州市深挖运河历史文化,打造多彩旅游消费新场景,以文塑旅圈粉引流。丰富的文旅活动带来人气,释放了消费潜力,也让南川老街的影响力持续攀升。近几年,南川老街相继获得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

“十四五”以来,沧州市传统基础设施逐步筑牢。石衡沧港城际铁路、雄商高铁、津潍高铁开工建设,曲港高速公路肃宁互通至京台高速段、邯港高速公路衡水沧州界至国道205段建成。

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建强。新建基站10000余座,5G网络实现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覆盖。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918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规模的63.5%,大幅超越火电装机规模。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对外开放,南川老街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市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7个,省级和美乡村1116个,省级和美乡村重点村134个。

稳就业促增收体系逐步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攻坚行动多点突破成果丰硕,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十四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3万人。

教育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十四五”期间投入教育经费804亿元,完成95所中小学校义务教育扩容提质,职业教育园区一期三所学校招生运营。(记者戴绍志)



上一篇:河北开展电梯按需维保试点

下一篇:冷链物流支撑消费升级(经济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