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江苏沭阳县新河镇堰头村,电商老板晏井虎和工人们手脚麻利地打包着月季苗,临了不忘在每件包裹都贴上一张“诚信标签”,监督电话和投诉二维码并列其上。“每一单都得贴,这是我们本地的铁规矩。”晏井虎说。
当地人为何对诚信这般看重?这得从沭阳花木“成长的烦恼”说起。
晏井虎逐个给月季包裹上贴上“诚信标签”。人民网 王丹丹摄
作为南花北移、北木南迁之地,沭阳发展花木经济由来已久,现有各类花木60万亩,全县35万人活跃在花木产业链上,电商平台上约6成花木卖家来自沭阳,一个县的花木直播销售额占到全国1/3。
前些年,互联网风口吹得产业“野蛮生长”,一时间花木网店在沭阳遍及城乡,“货不对版”“以次充好”等问题时有发生。“那时候我们规规矩矩做生意的,也跟着‘背锅’。”晏井虎说。
信任的裂痕险些砸了沭阳花木的招牌。2021年春天,当地把花木诚信经营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一场直指乱象的“春雷行动”在全县铺开。
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巡查花木电商“诚信标签”使用情况。丁绪宽摄
花木电商多而散,沭阳从经营源头与市场流通两端发力:市监部门进村入户,摸清经营户家底,免费办理执照,规范经营资质;执法人员紧盯网店评价,从中深挖违法案例,情节严重的直接移交公安处理。5年来,沭阳累计查办花木领域违法案件573起,罚没款1821.82万元,85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修复口碑,沭阳的治理思路很清晰:短期靠打击,中期靠制度,长期靠文化。于是,村里立起诚信经营的村规民约,行业协会牵头建立自律机制,而那张“诚信标签”更是关键抓手——标签上的监督电话和投诉二维码,成了消费者随时能“较真”的通道。
“刚开始还有商家想偷懒省事儿,结果不贴诚信标签货根本发不出去。”沭阳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费桂浪见证了这场产业变革,“这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是全县上下一起使劲,才让花木产业获得重生。”
变化藏在晏井虎的账本里:去年,他的网店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苗木的品质往高端走,回头客越来越多。“以前只能卖小苗,现在客户愿意花大价钱买精品苗,就认‘沭阳发货’这四个字!”
当地一座智能温室大棚里的新品种蝴蝶兰。人民网 王丹丹摄
变化更写在全县的产业数据里:4年间,沭阳花木电商从3万家发展到5万家,年销售额从200亿元增至350亿元,快递年发货量从3.65亿件升至6.8亿件。2024年,沭阳花木电商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案例,其诚信建设经验还被写入《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
数字背后,是消费者信任的回归。2021年以来,沭阳县通过“诚信标签”接到的投诉量逐年减少,降幅达42.2%;与此相应,花木网购满意度节节攀高,目前稳定在98%以上。
如今,为加快推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当地着眼打造“中国花谷”,谋划推出“沭优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计划将月季、盆景、干花、木艺等更多品类纳入统一标准体系。“以前靠诚信挽回信任,现在要靠标准做优产业。”沭阳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信任就像大棚里的花,培育需要功夫,毁掉可能只在瞬间。只有一步步走对路,产业之花才能越开越旺。”
日头渐高,新河镇的物流车陆续启程,车厢里满载贴好“诚信标签”的花木,发往全国爱花人的阳台、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