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在苏多家重点实验室为产业升级提供关键“养料”
产学研协同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
在距离江苏约2500公里的内蒙古伊敏河畔,百台巨型无人电动矿卡,正轰鸣着穿梭在辽阔的露天矿坑之间。这些无人矿卡凭借传感器,通过5G—A的网络接受实时控制,井然有序地排列前行。
今年5月,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组成的创新联合体,在内蒙古华能伊敏煤矿成功投运了全球首个百台无人电动矿卡集群。经过4年多的共同研发,该创新联合体以无人驾驶、5G—A通信等技术为核心,研究了高寒环境下零碳排放智能换电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这幅未来感十足的作业图景,生动诠释了传统采矿产业如何在技术创新加持下实现转型。徐工集团董事长杨东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徐工集团将聚焦“人工智能+矿山机械”方向,加快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构建涵盖无人挖掘机、无人平地机、无人装载机等智能化装备产品矩阵。近年来,徐工集团牵头建设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立足工程机械领域开展自主创新,研发了全球首个4000吨履带式起重机等多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目前,江苏已经获批牵头4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些在苏全国重点实验室目标定位清晰、行业特色突出,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也在为传统产业的“老树发新枝”提供关键“养料”。
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积极壮大新兴产业,这样的战略布局,在常州得到了凸显。
在8月29日开幕的成都车展上,往年专门用于展示保时捷等知名豪车品牌的16号馆,今年的“主角”换成了小米汽车等新能源“新锐”品牌。
小米汽车已与多家常州企业建立上下游关系:江苏时代为小米SU7单电机标准续航版本提供磷酸铁锂电池组;森萨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提供了空气悬架压力传感器、热管理温度压力传感器等多款产品……
此外,今年理想汽车宣布其首款800V纯电SUV在常州工厂正式量产,比亚迪也公布其常州基地所生产的几款车型将搭载最新推出的“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2024年,常州整车产量近80万辆,相当于全国每16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常州。同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覆盖从电驱动研发、电机生产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近4000家。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科技和未来趋势发展的新兴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将集中发布近3年江苏产业科技创新标志性成果200余项,其中就包括在今年7月交付的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未来”号。
“未来”号由位于无锡的太湖实验室牵头建设,其本身就是绿色智能技术的载体。“未来”号交付后,将主要用于执行绿色智能技术中试验证、深海装备水面支持保障和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服务等任务,旨在提升船海装备实海中试验证能力,堪称一座“移动的海上实验室”。
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未来空间领域,我省科研力量正在持续研制相关高端装备,推进科学创新。位于徐州的云龙湖实验室主攻“深地资源与空间开发”研究方向,初步建成深地工程领域规模较大、空间类型丰富、多项功能国际领先的地下实验室。
与太湖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同处省实验室行列,聚焦未来网络通信领域的紫金山实验室建成首个6G综合实验室,在全球率先发布光电融合广域确定性网络技术,实现6G无线网络毫秒级实时智能技术的重要突破。
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江苏正以产学研协同之力,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届大会9月11日将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将首次设置3000多平方米的对接洽谈区,聚焦国际国内产学研合作对接,举办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对接、高新区新质转型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港澳产学研对接、科技金融对接服务等4个专场活动。同时,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主题,举办10场技术路演活动,推动江苏产学研合作走上新台阶。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