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委金融办获悉,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营商环境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支付无障碍 旅程更自在 为境外来华人员打造“无国界”支付环境》案例入选。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相关部署,破解境外来华人员支付痛点、难点,2024年3月,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实施方案》,大力优化支付服务,改善外卡刷卡、现金、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受理环境,推出了包括外卡“拍卡过闸”、“两卡”创新融合等在内的10余项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
此次入选的北京优化支付服务案例,由北京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北京市发改委报送,呈现出三大亮点。
亮点一:全方位优化无障碍支付服务。北京市建设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支付服务中心,实现机场商户外卡受理全覆盖、ATM机小面额零钞支取全覆盖、国际出发和到达区24小时人工外币兑换全覆盖,现已升级为“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7×24小时持续向外籍来京人士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北京服务”。
北京市面向外籍来京人士推出“BEIJING PASS”国际卡,累计发售5.2万张,支持交通、文旅、商业等多领域支付。持续优化“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产品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创新开展外卡“线上收单”业务。实现四星和五星级酒店、重点商圈、重要文旅场所的外币兑换服务设施全覆盖。
亮点二:手持银行卡遍通地铁网络。全国率先落地轨道交通外卡“拍卡过闸”。2024年9月13日,维萨和万事达两大卡组织上线,境外来华人员可持外卡在全市27条地铁线和市郊铁路S2线全时段、全闸口“拍卡过闸”。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持续推动外卡“拍卡过闸”扩容。2025年6月15日,美国运通、日本JCB卡上线开通“拍卡过闸”,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城市轨道交通支持包括中国银联在内五大卡组织“拍卡过闸”的城市。
亮点三:“畅游通”“幂方卡”提供综合服务。2025年1月,北京市首发推出两款集支付、通信、交通以及翻译、地图等拓展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创新产品——“畅游通”和“幂方卡”,目前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游客体验和使用。
“畅游通”产品实现“一个终端、两种卡片、三大服务”有机融合,为外籍人士提供集支付、通信、翻译、地图等功能于一体的拓展服务。“幂方卡”产品以手机实体SIM卡为载体,将SIM卡、数字人民币硬钱包与交通卡融合,实现“通信+支付+交通”三大高频服务于一体,并扩展应用至部分公园、景区等文旅场景,为入境游客打造“一站式办理、一卡多应用、多场景贯通”的“三卡合一”综合服务。
此次入选的北京优化支付服务案例取得了三大成效。
成效一:重点商户全覆盖,全面升级外卡受理和外币兑换。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1.8万家重点商户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1.14万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累计兑换“零钱包”产品159万个,线上线下落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89.2万个,15种境外主流或常用电子钱包APP在京顺畅使用。外籍来京人士可在全市近3000个银行网点、近300家外币代兑点、90台自助兑换机及19个兑换特许机构网点便捷兑换人民币。
成效二:建立拓展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自2024年2月5日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成立以来,截至2025年7月底,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支付服务中心已为3.7万名境外来宾提供服务。支付服务示范区累计办理外卡刷卡业务151.7万笔,金额5.39亿元人民币;办理外币兑换(柜台+自助机)19万笔,金额2.38亿元人民币;办理外卡取现业务8.7万笔,金额1.44亿元人民币。同时,在全市拓展建设15个无障碍支付服务街区。
成效三:“拍卡过闸”成为“北京服务”出行新名片。自2024年9月13日外卡“拍卡过闸”开通以来,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五大卡组织“拍卡过闸”累计交易143.95万笔,金额达749.4万元人民币。外卡“拍卡过闸”日均进站量2687人次,单日最高近4700人次,实现服务“零投诉”。
从外卡“拍卡过闸”畅行地铁,到“畅游通”“幂方卡”融合多元服务,北京市精准破解境外人员支付难题,交出重点商户外卡全覆盖、出行服务“零投诉”的亮眼答卷。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优化支付服务,以更高效的“北京服务”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诚迎世界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