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垒 拓新局
中国银行为河北企业出海逐浪做好“硬核后盾”
9月24日,超拨乐器总经理李思栋(中)为中行廊坊胜芳支行工作人员讲解乐器制作工艺。戈弋摄
9月24日,吉凯恩(霸州)金属粉末有限公司水雾化铁粉生产线工作场景。戈弋摄
9月23日,云湾供应链所在的廊坊临空经济区现代商贸物流CBD。于洋摄
9月23日,中行廊坊临空经济区支行客户经理(右)在企业医药物流中心走访调研。 于洋摄
外贸、外资,联通国内国际,对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日,笔者来到河北廊坊,探寻外贸外资企业如何在金融的硬核支持下逐浪全球市场。
指尖匠心闯世界
河北乐器奏响国际乐章背后的“金融助力”
“您看这‘大刀’‘小刀’,差一丝一毫都影响发声,每把萨克斯纯手工制作的周期得有45天。”在霸州超拨乐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拨乐器”)的生产车间,总经理李思栋拿起工人手中的萨克斯按键说道。厂房内,焊接火花与打磨砂纸的“沙沙”声交织,百余种管弦乐器从这里走向全球——作为年出口占比70%的企业,其产品远销美国、荷兰等15个国家和地区。
光鲜业绩背后,曾藏着企业的“成长烦恼”:吉他木材需进口后自然风干一年,乐器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外汇收支审核流程和汇率波动更让企业时时揪心。
“公司距离银行大概半个小时车程,再加上准备合同、发票、报关单等纸质单据的时间,办理一笔外汇业务至少需要两三天。”李思栋提起过往的业务办理经历仍有感触。为提高企业结算效率,中国银行为企业申请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资格,原来需要现场提交的业务申请,现在实现了线上一键办理,再加上配套的实时汇率查询、业务进度跟踪等服务,仅今年上半年企业的外汇结算量就同比增长了52%。
针对企业备货资金短缺、汇率波动把控不准等问题,中国银行同样给出了答案。中行廊坊胜芳支行客户经理郑雪告诉笔者,该行基于企业的海关出口数据,为其提供了1000万元的“中银惠如愿·外贸贷”授信支持,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15项技术专利,为其申请了3500万元的科技金融专属授信,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同时,支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解读汇率走势,用远期结售汇、期权组合等工具定制避险方案,帮助企业摆脱“赌汇率”困境。
如今,超拨乐器的销售收入突破了2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20%,解决了当地500人的劳动就业。
外贸搭建新航道
冀货包机出海背后的“金融引擎”
5月9日18时02分,伴随着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一架满载服装、饰品、电气元器件等商品的全货机,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跑道缓缓升空,直飞法国巴黎瓦特里机场。这是云湾供应链管理(河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湾供应链”)开通的首条国际货运物流新航道,航线运输的货物大部分是来自保定、石家庄、廊坊等河北本土企业生产的货品。
自去年6月份落户廊坊临空经济区以来,云湾供应链主动对接廊坊乃至河北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帮助适合航空货运出口欧洲的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获取海外订单。
“我们保持着每周二、四、日三班常态化运营,原来需要半个月才能运达海外的货物,现在基本上72小时内就能送到。”云湾供应链财务负责人李妍伊向笔者介绍。
从首飞成功到稳定运营,高效物流通道的打通离不开高效金融服务的支持。按照现行的执飞频率,云湾供应链每周都需要购入超85万美元外汇用作包机款项。据此,中国银行为企业开通了电子单证审核系统,实现购汇、跨境汇款全流程线上网银操作,保障了每一笔款项按时到账,每一班货机顺利起飞。
同样致力于把河北特色销往海外的,还有廊坊当地的星索科技(河北)集团有限公司。“我们常年参加国外展会,90%的海外订单都采自于胜芳家具。”据财务负责人张琳琳介绍,企业主营日用家具出口,产品覆盖全球10余个国家,年出口额超亿元,却也常常受到“资金回流慢”的困扰。中国银行通过流贷、贸易融资等组合产品,为企业批复1000万元信用额度,使其在销售旺季充分备货。
中外合资谋创新
冀企创新发展背后的“金融底气”
吉凯恩(霸州)金属粉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凯恩”)的还原炉前,精选废钢经精炼、水雾化、磁选等环节,最终变成细密均匀的特种铁粉——这种采用海外先进工艺生产的粉末,能通过高压成型制造复杂汽车零部件,让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站稳脚跟。
作为河北耀邦科技与英国吉凯恩旗下企业合资组建的公司,吉凯恩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手握24项国内专利,产量跃居全国第二,去年销售收入超8亿元。
这样一家中外合资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5年成立之初就与中行“结缘”。十年来,企业的基本存款账户在中行开立,全部结算业务在此办理,近300人的员工薪资代发也由中行经办。
“扩大生产时,是中行帮我们跨过了资金坎。”回顾过往发展经历,公司财务人员有感而发。此前企业仅有500万元授信额度,今年因扩产需求急需资金,中行针对性推出“中银惠如愿·专精特新贷”,将授信额度提升至1000万元,全部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资金的及时到位,让企业的新生产线顺利投产,今年上半年外汇结算量达到了300万美元。
跨境投资破壁垒
医药企业转型背后的“金融及时雨”
“5500万美元投资款如期汇出,终于不用担心中断合作了!”位于廊坊临空自贸试验区的一家医药企业,刚刚在中国银行办完境外投资款汇划业务。自2023年落户廊坊以来,企业依托廊坊临空自贸试验区优势,在国内OTC及大健康、OTX处方药等重症用药领域构建了品牌矩阵,现在正瞄准高端放疗器械领域突破,准备拿下与美国头颈放疗系统手术机器人的合作。
可合作推进中,2笔资本金汇款成了“拦路虎”:需完成外汇登记,协调发改、商务、外管等多部门审批,还要解决开户、背景核查、中转行手续费扣划等难题,一旦逾期将面临合同纠纷。“时间紧、环节多,我们当时特别着急。”企业负责人李总说。
得知企业困境的中国银行立刻组建专项团队,一方面梳理审批流程,协助准备材料,主动对接各部门沟通合规细节;另一方面优化业务办理环节,确保资金汇划高效顺畅。最终,2笔投资款在最后期限成功汇出,为企业国际化布局扫清障碍。
从乐器、铁粉到医药设备,从跨境结算到包机出海,中国银行始终以“金融为民”的初衷,为河北企业高水平对外开放铺路搭桥。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廊坊地区625家外贸企业提供外汇便利化服务、专项融资支持,跨境结算业务规模超18.4亿美元,用“真金白银”和专业服务,助力燕赵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于洋、戈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