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系统修复治理,华北最大的高原内陆湖告别20年干涸,水面面积创近40年来最大纪录
安固里淖重现湖光水色
10月16日拍摄的安固里淖。吴孟忱摄
10月17日一大早,拿出在库房里闲置多年的渔网,张北县邢地湾村村民张宏柱来到离村200多米的安固里淖。在碧波浩渺的湖上忙活一上午,他收获了十几公斤活蹦乱跳的鲤鱼、鲫鱼。“等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渔网还有用武之地。”他笑着说。
当天,来自自然资源张家口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的数据显示,安固里淖水面面积达78785亩,创近40年来最大纪录。干涸了20年的华北最大高原内陆湖,在去年初步见水的基础上,今年重现“坝上明珠”风采。
“安固里淖出自蒙古语,意思是有鸿雁和水的地方。历史上,这里水草丰茂。”张北县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宋晨波说,由于地下水超采、气候变化等原因,从1998年开始,安固里淖水面逐渐缩小,到2004年彻底干涸。
干涸后,湖底盐碱滩裸露,寸草不生。周围的20多万亩草原,随着水的消失也出现沙漠化迹象。
这无疑敲响了生态警钟。2004年底,一场针对安固里淖的“治疗”开始了,“手术刀”精准伸向地下水超采。
张北是蔬菜大县,生产的错季菜俏销市场,但农业生产用水超过全县总用水量的70%。恢复地下水资源必须要调整种植结构。张北上百个“蔬菜村”告别蔬菜种植,改种燕麦、莜麦等耐旱作物。全县关停水井1524眼,退减水浇地13.41万亩,年均减少抽采地下水1600多万立方米。
大西湾乡永德堂村村民李树宽曾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户。尽管不舍,但为了安固里淖,他关停自家4眼水井,弃菜改种抗旱性强的“张杂谷”。“今年谷子卖了10多万元,算上政府补贴,比从前种菜强。”李树宽说。
解决耗水问题的同时,蓄水管水措施也在加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退化草原23.44万亩;划定地下水用水总量红线,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系统修复治理,今年8月数据显示,张北浅层地下水水位比2022年同期回升6.25米,为安固里淖水体恢复奠定基础。
“这两年降雨量大,只能说是促进水体恢复的因素之一。前些年也有过因降雨多而短期形成水面的情况,可很快就都蒸发了。这次是真正的水体恢复,因此,多年来坚持不懈修复治理才是湖光水色重现的根本原因。”宋晨波说。
卫星遥感图也清晰记录了这场变化:从20年间一片毫无生机的白色,到2024年出现一丝淡绿,再到如今一片浓郁绿色,安固里淖呈现出久违的勃勃生机。(记者魏雨、许卫兵、郭晓通)
上一篇: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向优向新